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持續“上新”
2025-03-24 06:18:28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3月23日,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重慶著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努力打造具有川渝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重大標志性成果,雙城經濟圈建設持續“上新”。
新步伐
強化經濟承載和輻射帶動功能,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邁出新步伐。
2024年,重慶主城都市區GDP超過2.5萬億,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95.3萬輛,集成電路產量增長超過1倍,軟件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6.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4.6%,連續四年位居“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榜首,消費金融公司貸款規模居全國第一。
特別是,隨著重慶主城都市區與成都市雙核聯動聯建持續深入,300個川渝共建項目年度投資超過5000億元,成渝地區生物醫藥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全國12%的汽車、21%的動力電池實現“川渝造”。

新成效
強化創新資源集聚和轉化功能,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取得新成效。
2024年,重慶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預計達到2.6%,全市首個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新增卓越工程師及后備人才1萬名。
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西部科學城、金鳳實驗室加快建設,雙城經濟圈成為全國首個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累計實施川渝科技攻關合作項目257項,整合共用大型科研儀器設備1.4萬余臺(套);聯動匯聚高新技術企業超2.7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0家。

新臺階
強化改革集成和開放門戶功能,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邁上新臺階。
2024年,重慶建成全國首個市域一體建設、兩級管理、三級貫通的公共數據資源體系;“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試點順利推進、執法事項綜合率達到71.9%;“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任務順利完成,市屬重點國企增加值增長6.3%,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6.2%;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高效聯動,重慶經通道貨運量和貨運值分別增長41%、67%。
川渝197個聯動改革事項實施見效,出臺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協同立法;推出四批次355項“川渝通辦”事項、日均辦理和查詢量達2萬件次;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127個國家和地區的555個港口,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超過3.6萬列。
新氣象
強化治理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展現新氣象。
2024年,重慶綠色貸款余額超過8200億元,預計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1.7%。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預計超72%,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超過90%;城鎮新增就業71.9萬人,促進青年留渝來渝34.5萬人,“背簍專線”“扁擔輪渡”彰顯城市溫度,“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讓幸福“出圈”。
長江干流川渝段水質連續8年保持為優,共建“無廢城市細胞”近5000個;超2300家醫療機構實現電子健康卡互認,共建10個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試驗區;聯合舉辦“景區惠民游”“百萬職工游巴蜀”等文旅活動,大力推進“渝進蓉出”“蓉進渝出”。
記者唐琴
責任編輯: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