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作家李敬澤做客“陸海講讀堂”分享感悟——AI時代,繼續沉著地做一個閱讀者
2025-03-23 07:23:34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在AI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人類獲取信息愈發便捷,為何仍需閱讀?如何在AI時代成為理想讀者?3月22日,重慶市全民閱讀品牌活動“陸海講讀堂”第四期開講,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以《在AI時代,做一個理想讀者》為主題,與山城讀者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竹籃打水”的啟示,閱讀的本質在于自我重塑
李敬澤以“竹籃打水”的寓言故事切入主題:“讀書的意義,不在于用籃子裝回什么,而在于打水過程中人的變化。”
他認為,讀書這件事,并不簡單等于讓我們去拿籃子裝點什么東西回來,而在于當我們一遍一遍地提著籃子前往有水的地方,然后回來,明天再去,周而復始。這就像閱讀是反復抵達精神源泉的過程,最終改變了人的思想,實現了自我重塑。
杜甫的“慶幸”,技術不能替代詩性創造
談及杜甫名詩《登高》,李敬澤提出假設:“若杜甫有手機,他與李白的友誼可能因過度連接而消解,那些穿越時空的詩意思念也將不復存在。我很慶幸杜甫沒有手機,也不會使用AI。”
他進一步假設,若杜甫使用AI,詩歌史或將終結——AI只能基于既有語料概率生成,無法創造真正的詩性語言。“詩離不開具體的確切的語言形式、語言創造。一個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產生了創作思路后,能轉化為確切、強勁、有力、凝練的獨一無二的語言形式。”當今大家在討論AI是否能寫詩這個問題,實際上是缺乏對于人類的語言情感、想象等最根本的理解。
AI時代,閱讀仍是人之為人的根本
李敬澤指出,人類作為享有情感、能夠時刻領會世界與生命意義的“智能”,擁有非常重要的根基——語言文字,它是人類與世界建立聯系的根本方式,也是人類通往文明世界的橋梁。從閱讀中能夠獲得和生成基本的心智和能力,閱讀是人之為人的根本。
他呼吁大家,繼續沉著地做一個閱讀者。幾乎所有人類文明的經驗都告訴我們,人類進步最可靠的辦法,其實就是閱讀。在閱讀中,我們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更寬闊的人,也會成為一個更老和更年輕的人——既成熟又永葆赤子之心。
“陸海講讀堂”由重慶市全民閱讀活動辦公室、重慶新華出版集團聯合策劃,旨在以高質量、高水平的講座為載體,在專家、學者和讀者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促進全民閱讀,助力書香重慶、文化強市建設。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趙欣
責任編輯:李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