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西部地區最大高鐵樞紐站重慶東站站房建成完工
2025-03-19 15:54:24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曹妤)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獲悉,3月19日,我國西部地區最大高鐵樞紐站重慶東站站房建成完工,標志著距離開通運營又近了一步。

重慶東站站房及配套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位于重慶市南岸茶園片區,總建筑面積約122萬平方米,站場規模為15臺29線,是重慶市“米”字型高鐵網的關鍵節點,也是全國交通強國“站城一體化發展”試點工程。3月9日重慶東站已開啟聯調聯試,工程進入沖刺收尾階段。
重慶東站以“山水千里、黃桷參天”為設計理念,站房將山城特色融入“建筑基因”,在東西主入口打造世界首例超高超大多曲面樹型柱。樹型柱正面呈喇叭口造型,高度最高達41米。每根樹形柱都像穿了一身“萬鱗甲”,為不規則多曲面造型,最大的一根外表由近1200塊大小不一的3毫米厚不銹鋼板組成。

據中鐵建設項目負責人李雙來介紹,不銹鋼板具有耐腐蝕、強度高的特點,尤其是在重慶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能夠長期保持外觀不變形。由于傳統的單一材料或整塊結構可能難以實現復雜的曲面,項目團隊使用小塊鋼板拼接,以更靈活地適應多變的曲面。同時,3毫米的厚度能在保證強度的同時減輕整體重量,確保有足夠的結構支撐力。

“我們通過建立三維可視化模型,根據模型深化設計面板曲率和造型,結合受力分析將面板劃分成多個單元板塊,讓每片鋼板‘量體裁衣’并固定‘坐標’,確保鋼板間的拼縫誤差在毫米級且節省工期約30天。”中鐵建設項目執行經理江志遠說。
在重慶東站候車大廳內,16根支撐柱以“黃桷樹”形式向上延展,托起7.3萬平方米的候車大廳,并與“管簾”狀曲面吊頂流暢銜接,打造協調寬闊的候車空間。

“我們應用建構一體化理念,8次深化‘黃桷樹’支撐柱與吊頂、天窗的融合布局效果,將傳統的車站支撐柱‘隱藏’在候車空間。”據中鐵建設裝飾負責人徐飛介紹,他們優化樹型柱與“管簾”狀曲面吊頂連接效果,既滿足結構承載力需求,又展現重慶“市樹”特有元素,營造出特有重慶屬地氛圍。
重慶東站候車大廳應用13萬米“管簾”式雙曲天花吊頂,裝飾團隊通過參數化建模實現建筑結構與裝飾有機統一,應用BIM技術進行5輪三維模擬優化,確保吊頂曲面與天窗弧面連接平滑自然,模擬出長江與嘉陵江交匯江面效果。他們還將“管簾”加工車間“搬”進了現場,36米超長天花構件從加工到安裝僅需2天,不僅實現精細化加工,使材料損耗率降低15%,還有效減少過程運輸次數,降低運輸碳排放近20噸,縮短施工周期近1個月。

在“重結構、輕裝修、簡裝飾”的建設理念下,重慶東站既承擔著西部交通樞紐的任務,又成為向外界展示巴渝文化的窗口。在車站進站盒子四周,項目團隊通過防火玻璃覆膜工藝,排列展示解放碑、三峽博物館、人民大禮堂等地標建筑元素。在室內吊頂、檐口、墻面等部位,隨處可見山茶花、山水、吊腳樓等重慶元素應用。“我們將中式‘藻井’與現代天花吊頂相結合,并搭配重慶市花‘山茶花’造型穿孔鋁板,營造城市會客廳濃厚氛圍。”徐飛表示。

為提高旅客候車舒適度,重慶東站候車大廳創新設置了5座4米高的巨型“山茶花”造型一體式集成島式空調。空調以花瓣造型設計實現環繞式送風,通過向周圍360度無死角環流、180度側流兩種送風形式,在20米范圍內形成“空氣湖”,為乘客提供均勻且柔和的溫度環境。與傳統空調機組相比,這種設計不僅提升了舒適性,還將溫度損耗降低了20%以上。乘客在“山茶花”下部的環繞式座椅休息時,幾乎感受不到風,體驗更加舒適。

“這是我國西南地區站房中首次采用一體式集成島式空調。”中鐵建設機電負責人李明康說。該空調系統還接入了站房智慧能源管控平臺,能夠實時監測室內溫度,動態調整送風溫度和強度,實現了精準控溫。配合“智慧大腦”的自動調溫功能,該空調系統每年可節約38萬度電,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98噸,節能環保效果顯著。
據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客站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東站項目建成投用后,將引入渝廈、渝萬、渝貴等多條高鐵及軌道交通,成為集高鐵、軌道、公交、商業于一體的超級樞紐,對助推中心城區“四主”客運站布局成型、加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協同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常涵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