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看國際大展!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回歸展亮相山城
2025-03-15 19:24:2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王景行 胡珂瑞)千年古畫借數字之力重煥生機,七位藝術大家以獨特創作講述中國故事……享譽全球的國際大展亮相山城,精彩怎能錯過?3月15日下午,“美美與共——集: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回歸展(重慶站)”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創辦于1895年,每兩年舉辦一屆,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展之一。中國國家館自2005年首次亮相以來,已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發展成就和水平的重要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重慶站展覽是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回歸展的首站。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何桂彥表示,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作品展不僅體現了中國藝術界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用當代藝術的方式去講述中國的故事,傳遞了中國的聲音。
本屆中國國家館展覽共分為兩部分,分別是由“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圖像文獻組成的版塊“集”,和由車建全、焦興濤、邱振中、施慧、王紹強、汪正虹、朱金石等7位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組成的版塊“傳”。通過數字化呈現與跨媒介創作,構建起傳統美學與當代藝術的深度對話。
歷代丹青的數字重生
在“集”版塊,百余件流散海外的中國古畫以特殊方式“歸國省親”。
在展覽現場可以看到,唐代韓干的《照夜白圖》、宋代郭熙的《樹色平遠圖》、明代董其昌的《江山秋霽圖》等散落于海外的中國歷代繪畫作品,被制成了可翻閱的“數字檔案”。

以現藏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唐代韓干的《照夜白圖》為例,在此次展覽中屬于它的“圖像檔案柜”中,就有近百頁的文獻檔案,除了載有本幅作品的《宋畫全集》實體書展示外,還以大都會博物館的研究為基礎,將畫后歷代題跋、印章以中英文呈現,這不僅直觀體現了西方研究者對中國繪畫的解讀,也讓中國觀眾看到世界如何理解中國藝術和文化。

策展人姜俊介紹,這些作品均入編了“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作為國家重大文化工程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自2005年啟動以來歷時近19年,收錄了海內外260余家文博機構12405件/套中國歷代繪畫精品佳作。
姜俊表示,“大系”的編纂歷史,正是漫長失散后的“匯集”,是流散全世界的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圖像規模最大、收錄最全的一次集合。
七位藝術家重構傳統文脈
面對流散全世界的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圖像,藝術家們又會如何進行傳承與創新?
在“傳”版塊,車建全、焦興濤、邱振中等7位當代藝術家創作的作品給出了答案。
展覽現場,廣州美術學院教授車建全耗時20年拍攝的《亭》系列影像令人印象深刻。他在中國著名風景區廬山上,通過在一個不變的位置,架設攝影機,連續二十年拍攝同一座亭子及其周邊的環境變化。作品以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為思想基礎,重思如何用古代智慧面對當下的問題與危機。

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焦興濤的作品是一組名為《魂·韻》的影像雕塑裝置。他利用工業時代的遺留材料——比如銅和鐵,來塑造傳統中國的人物形象。作品通過對傳統文化符號的當代性表達,來呈現古典藝術與當代中國之間的張力和對話關系。
“我們不是在復制傳統,而是在解構中尋找新生。”策展人王小松指出,7位參展藝術家將“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的圖像檔案作為基礎展開二次創作,通過藝術手段演繹圖像背后的故事。

“作為藝術家,我一直在思考傳統經典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問題。我們在藝術創作中,要去思考和處理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這也是一個有趣的挑戰。”焦興濤表示,此次展覽不僅向全球觀眾展現了中國文化深厚底蘊的獨特魅力,還傳遞出充滿活力的時代精神,彰顯出中國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傳承與創新。
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4月10日,未來還將在全國范圍舉行系列巡展。感興趣的市民可前往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觀展。
(本文圖片由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提供)
責任編輯:王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