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投資中國”品牌吸引力
2025-03-15 06:30:20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正式投產,西門子醫療全新研發制造基地項目在深圳奠基……今年以來,外資加碼投資中國的消息頻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鼓勵外商投資。
資本流動是經濟活力的“體溫計”、經濟信心的“風向標”。2024年,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9萬家,同比增長9.9%。近5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約9%,位居全球前列。數據顯示,我國依然是跨國投資的高地,“到中國去”正成為越來越多外企的共識。
近年來,我國實施更加積極的開放政策,對外開放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近期,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從有序擴大自主開放、提高投資促進水平、增強開放平臺效能、加大服務保障力度四個方面提出20條有力措施,釋放了我國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隨著各項舉措落地見效,“投資中國”的品牌吸引力必將不斷增強。
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正因如此,很多跨國公司看好在我國投資的長期發展前景。我國的市場吸引力還體現在科技創新活力迸發帶來的廣闊空間。從《黑神話:悟空》在游戲領域的突破,到《哪吒之魔童鬧海》在國內外市場一路高奏凱歌,再到DeepSeek在人工智能領域不斷拓展應用場景,科技創新加快發展,促進形成新質生產力,為我國經濟發展拓寬了空間,也讓外資企業的信心不斷加碼。
下一步,以更多務實舉措吸引和利用外資,要繼續做好負面清單的“減法”、優化營商環境的“加法”,讓外資企業更加安心、放心、有信心。要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還應切實保障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國民待遇。此外,還可以在入出境、停居留等方面為外企人員往來提供更多便利。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國應對外部形勢變化的主動作為。目前,我國在降低“進”的門檻、對接“高”的標準、提升“促”的水平、營造“優”的環境等方面不斷進步。這一共識始終未變: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毛同輝 中國經濟網供稿)
責任編輯:陶龍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