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短劇配音被誘導游戲充值 網(wǎng)絡兼職要當心遭遇新套路!
2025-03-14 09:56:30 來源: 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金三銀四”招聘季,務工者做網(wǎng)絡兼職當心遭遇新套路。專家提醒,工資待遇高出市場價格的兼職,求職者都應擦亮眼睛。如已落入騙局,應及時止損、果斷報警并保留證據(jù)。
又到“金三銀四”招聘季,不少務工者希望通過兼職做副業(yè),以增加收入。不過,一些不法分子往往會用正常的兼職崗位,如手工活、配音、短劇推廣等吸引求職者,將其引入刷單或其他騙局,使得不少想做“副業(yè)”賺外快的務工者“被套路”。
兼職工作成為陷阱
近日,江蘇無錫的務工者鄧女士因輕信“零基礎做副業(yè)”的兼職廣告,4天內(nèi)被騙66萬元。據(jù)悉,鄧女士參與的有聲小說和短劇配音兼職實為游戲充值騙局。
鄧女士希望通過兼職補貼家用,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一則“零基礎做副業(yè)”的廣告后,她下載了相關APP,初期通過完成配音任務賺取了少量傭金,隨后被誘導參與所謂的“標榜”任務,要求充值游戲幣參與主播對決活動。在任務中,鄧女士被上司許某要求不斷充值游戲幣以支持主播對決。4天時間,她累計充值66萬余元,但最終全部輸光。目前,犯罪嫌疑人許某已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并處罰金5萬元。
在廣東深圳務工的小敏(化名)最近在某招聘平臺上找兼職時,系統(tǒng)給她推薦了一份電商平臺推廣員的工作。小敏主動聯(lián)系了對方,對方聲稱只需在群里完成推廣任務即可獲得收益。小敏按照對方指引輸入網(wǎng)址下載了該軟件,然后輸入對方提供的邀請碼進入工作大群開始了這份“新工作”。剛開始的兩天,小敏通過做任務賺取了37筆傭金,共計345元。
此后小敏逐漸放松警惕,開始認領大額轉(zhuǎn)賬的任務,她分4次向?qū)Ψ睫D(zhuǎn)賬共計1.5萬元,當小美想要提現(xiàn)的時候,對方卻以小敏操作失誤為由,需要再充值4.1萬元才能提現(xiàn)。此時,小敏才意識到自己可能遭遇詐騙,于是報警。
記者了解到,當下有很多詐騙分子以“輕松兼職”或“線上考核”為由,誘導求職者下載詐騙APP。他們先給求職者成功提現(xiàn)小額傭金,讓求職者放松警惕,待求職者嘗到甜頭后,逐漸加大墊資充值金額,詐騙分子以“操作失誤”需解封凍結賬戶為由提出大額充值要求,實施最終詐騙。
詐騙手段層出不窮
近年來,網(wǎng)絡求職領域的詐騙手段層出不窮。詐騙分子精心設計陷阱,引誘求職者上鉤。比起以往“足不出戶,高薪日結”“零基礎做副業(yè)”等過于招搖的宣傳語,往往更為隱蔽,更具有迷惑性。
“帶薪培訓”往往是詐騙分子的“釣魚”手段之一。近期,務工者小圓看到某“居家客服”崗位,一天僅需抽空工作3個小時。因工作時間靈活,時薪可觀,小圓就聯(lián)系了招聘方。對方讓他下載一個培訓軟件,聲稱入職前有三天的“帶薪培訓”,一天補貼80元,培訓后參加考試便可上崗。
3天后,招聘方給小圓發(fā)來一份考試題,但題目極其刁鉆,小圓無法通過考試,只能求助招聘方,對方表示“做保稅可以直接上崗,不用考試”,具體做法為最低充值506元,做滿50單,就可以把本金和收益一起提現(xiàn)。第一天充值506元后,小圓半個小時就做了7單,還賺了108元并成功提現(xiàn)。第二天,為了搶所謂高利潤“大單”,他充值上千元,也賺到了收益。第三天,小圓充值了上萬元,這一次卻被狠狠套牢。
此外,刷好評返現(xiàn)、做“試衣員”等兼職也有很多是披著“找工作”外衣的刷單詐騙,誘導受害人“做任務+墊付資金”。
記者了解到,由于期待“搞副業(yè)”增收的中青年務工群體使用手機軟件熟練,而且時間相對充裕,詐騙分子近期往往將網(wǎng)絡兼職的詐騙對象鎖定在他們身上,因此這類群體需格外警惕。
如何防范各種套路
針對網(wǎng)絡兼職詐騙案件多發(fā)問題,廣東深圳市反電信網(wǎng)絡詐騙中心提醒求職者,網(wǎng)絡兼職雖便利,但也伴隨著風險,求職者一定要牢記“四不”——不輕信、不轉(zhuǎn)賬、不透露、不貪心。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應第一時間撥打110或前往當?shù)毓矙C關報案。同時,保存好聊天記錄、轉(zhuǎn)賬憑證、對方賬號等重要證據(jù)。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陳忠云認為,在很多這類網(wǎng)絡兼職騙局中,受害人抱著僥幸心理,心有不甘想著再試一次,一定要把本金拿回來,卻不知詐騙分子有“操作失誤”“賬戶凍結”等多個借口。陳忠云提醒,那些工資待遇比市場價格高出一截的兼職,求職者都應擦亮眼睛。
記者了解到,一些求職平臺近期也對平臺內(nèi)雇用兼職的公司資質(zhì)加強了審核。BOSS直聘安全中心負責人提示求職者,即使是找短期兼職,也要盡量在正規(guī)招聘平臺上找,并在平臺內(nèi)完成溝通。“如果招聘者要求在微信等第三方平臺溝通,要通過平臺的官方功能與其交換聯(lián)系方式,確保加到的是招聘者本人。如果招聘者要求下載不明軟件,則很可能涉及刷單詐騙。”
“在網(wǎng)絡找兼職工作的時候,盡量查驗企業(yè)資質(zhì),不要將個人身份證件原件、銀行卡密碼信息等敏感信息輕易交給對方。如果感覺自己已落入求職騙局,應及時保存聊天記錄、轉(zhuǎn)賬憑證、原始招聘信息等,并向人社部門反映或向當?shù)毓矙C關報案,提供詳細情況。”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曉亮提醒務工者。
責任編輯:杜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