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養生足浴包拆出石頭泡沫塑料袋,部分產品菌落總數超標900倍
2025-03-14 08:03:03 來源: 上游新聞
泡腳是許多人的日常養生項目,因此各類足浴包產品也層出不窮。“3·15”前夕,有消費者表示,購買的足浴包內出現了蟲子尸體、石塊等雜質,且還存在貨不對板的情況,養生足浴包的衛生問題引發關注。
對此,上游新聞記者從多個網購平臺購買了多款知名品牌足浴包,拆包后發現自稱無菌生產的足浴包中有塑料袋碎片、泡沫顆粒、雜草根、棉絮、石塊等雜質。另據檢測機構檢測,部分產品菌落總數超標900倍,真菌落菌數超標1100倍。

足浴包貨不對板成投訴重災區
“購買的是二十四味艾草足浴包,到貨后發現只有十二味草藥”“拆包后發現里面都是樹根,因為沒戴手套還出現了瘙癢的情況。”“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上游新聞記者收到多名消費者反映其通過購物網站購買的足浴包貨不對板。
蘇州一名市民介紹,他是2024年年底通過網購平臺購買的艾草足浴包,平臺商家在產品頁面標注足浴包包含二十四味中草藥,收到后發現產品為十二味中草藥足浴包。“更夸張的是拆包后,里面連十二味草藥都不夠,且功效和藥材也對不上。”該市民還發現生產廠家和品牌注冊的企業名稱也對不上。
這種情況并非個例,另一市民說今年2月份在網上商城一款網紅足浴包的官方旗艦店,購買了一款名為“二十四味中藥”的足浴包,收到貨后發現味道嗆鼻,拆開后發現,足浴包中有很多碎渣粉末,并無明顯的成分表中表明的各種成分。“因為拆包的時候沒有戴手套,在無保護的情況下接觸了里面的藥渣,很快就出現了瘙癢疑似過敏的情況,而且還在足浴包中發現了小蟲子尸體。”該市民因懷疑廠家衛生條件堪憂,曾向商家索要過衛生許可證,但商家并未提供,也未對貨不對板情況進行說明,只提到可以退貨退款。
上游新聞記者梳理投訴信息發現,輸入“足浴包”和“浴足包”等關鍵詞,僅黑貓投訴平臺的近期投訴就達到上百條,以及廠家宣稱具有排毒、祛濕等功效,涉嫌虛假宣傳況等情況。此外,記者注意到,被投訴的產品大多存在品牌廠家和生產企業不一致,或產品頁宣傳產品與實際貨物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
同時,不少消費者表示,投訴后,即使平臺介入也僅是作退款處理,商品很少會被下架,且因價格不高,最后就不了了之。

網紅足浴包藥材缺味
“十四味中藥包”“排毒、祛濕、調理睡眠”,看到些字眼是不是有些心動?在多個網購平臺上游新聞記者看到,以“特調中藥”為宣傳噱頭的足浴包有近百個品牌,其中部分商品銷量超10萬件。多家客服表示,產品含有多種中草藥,具有祛濕、排毒的作用,甚至還隱晦表示足浴包可以減肥。
根據品牌和銷量情況,上游新聞記者在淘寶等網購平臺下單了包括某品牌十二味草本足浴包、某品牌二十四味足浴包和某品牌艾草足浴包等在內的多款網紅足浴包,并對其中3款進行了拆包。其中,某品牌十二味草本足浴包標注產品中含有艾葉、干姜、紫蘇、益母草、荊芥、白芍、桑植、知母、丹皮、紅花、蘇木、芍藥花等十二味中草藥,且非打粉藥包。拆包后,能看到艾葉、干姜、丹皮等藥材,包裝上標注的紅花成分,僅有少量粉末覆蓋在其它藥材上。不僅如此,在拆包過程中記者還發現了碎石塊、雜草等物質。
在對某品牌艾草足浴包拆包過程中,記者注意到商家宣稱足浴包共包含艾葉、益母草、桂枝、紅花、丹參、女貞子、伸筋草、當歸、夏枯草、大青鹽、雞血藤、生姜、忍冬藤等藥材,而實際上,12包足浴包中,含有紅花的不超過8包,8包中僅能看到一到兩根橘色的紅花。記者同樣在部分足浴包中拆出了塑料編織袋殘余、雜草等物質。
此外,在對某品牌二十四味足浴包拆包過程中,記者還在部分藥包中發現了不知名毛絮、泡沫碎片等雜物,其標注的紅花等藥材也并未在足浴包中發現。

上游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品牌中的有兩家的產品委托生產地均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記者將拆包情況反饋至廠家及店鋪客服后,上述某品牌艾草足浴包店鋪商家稱產品均為無菌機器包裝,出現雜物系機器包裝失誤;拆出石塊的某品牌十二味草本足浴包商家僅表示需要將情況反饋至廠家。
當記者向上述某品牌二十四味足浴包商家客服提出是否可以提供衛生許可證和質檢報告時,對方則表示需要找,但不確定可以反饋的時間,如果對產品有質疑,提供整包產品(30小包)的拆包視頻后可以申請退款。
隨后,經浙江一家權威檢測機構驗證,上述3款足浴包中均存在藥材缺味的情況。在某品牌十二味草本足浴包中,并未發現荊芥、白芍、益母草、知母等藥材;某品牌艾草足浴包中缺少桂枝、雞血藤、丹參、當歸、忍冬藤等藥材;某品牌二十四味足浴包宣稱的二十四味藥材在30克每包的足浴包中也并不齊全。

部分產品菌落總數超標900倍
在拆包過程中,上游新聞記者聞到多款足浴包中都有刺鼻的味道,且拆包后皮膚出現瘙癢情況。上海一家醫院皮膚科醫生劉立紅表示,一般出現這種情況除對中藥材過敏外,有可能是因足浴包中藥材劣質或細菌超標導致的皮膚不適。
中藥從業人員在查看過足浴包中的藥材后向上游新聞記者坦言,從足浴包使用的藥材情況來看,大部分藥材都屬于邊角料,并不具有太多藥效。“一株中草藥并不是所有的部位都具有藥性,以艾草為例,足浴包中的艾草選取的都不是艾草真正的藥用部位,只是一些艾草的桿子,直白了說就是獸藥都不用的邊角料。”
上游新聞記者發現,一些足浴包包裝上標注,生產標準為《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部分足浴包產品企標引用)。參照這一標準,經上述權威機構檢測發現,送檢足浴包均存在細菌、真菌超標的情況。檢測報告顯示,參考《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測試微生物,其中最嚴重菌落總數為18萬CFU/g,真菌落菌數為11萬CFU/g,分別是標準的900倍和1100倍。送檢足浴包還被檢測出含有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據悉綠膿桿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膚、腸道和呼吸道,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條件致病菌之一,亦是引致皮膚炎的其中一種細菌。如果手部或腳部有破損,接觸到被綠膿桿菌污染的足浴包,感染風險將會大幅增加。
上游新聞記者看到,產品信息顯示,足浴包使用主要分為沸水浸泡后使用和煮沸后使用兩種,如果使用上述方法是否會降低細菌含量?檢測機構分別將產品進行了煮沸和浸泡實驗,但細菌含量依然超標。檢測人員表示,至少煮沸10分鐘以上才可能達到安全標準,而消費者常用的泡腳桶加熱或沸水浸泡,無法起到殺菌的效果。
長期使用細菌超標的足浴包會有哪些危害?劉立紅表示,雖然劣質足浴包不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很大損傷,但細菌超標的足浴包會增加皮膚感染的風險,一旦出現紅腫、瘙癢、糜爛、疼痛的癥狀就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時就醫。
此外,浙江省名中醫、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葉人曾在針對劣質足浴包危害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劣質中藥足浴包除了給消費者帶來金錢上的損失外,還會造成健康隱患。如紅藤以其清熱解毒的功效著稱,雞血藤則擅長養血疏風,兩者外觀相似,功效與價格卻大相徑庭,有些人會用價格較低的紅藤冒充價格較高的雞血藤銷售。類似的,藏紅花除活血化瘀作用外還有涼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且比較貴重,不同于只有活血化瘀作用的紅花,也經常被價格相對低廉的染色紅花冒充。中藥足浴包的配方忽視了用藥基本原則,隨意配伍,可能帶來很多麻煩。即使足浴包采用了正規中藥配方,但中醫強調辨證施治,千人千方,網售中藥足浴包不可能適合所有人。

多家消保委和檢測機構曾曝光過
上游新聞梳理發現,針對足浴包細菌超標等情況,此前就曾有評測機構和消保委進行過相關檢測。今年2月,知名第三方評測機構老爸評測就曾發布過一條題為《觸目驚心!泡腳包里有活蟲?這還不是最可怕的?》的產品檢測視頻,引發七十多萬名網友的圍觀和熱議。視頻中,老爸評測對網上購買的10款足浴產品進行了檢測,受檢足浴包中存在缺量、以次充好、發臭發霉等問題。有的足浴包內,甚至還出現了四處亂爬的小蟲等。此外,10款足浴包全部出現了實際比包裝標注藥材缺味的現象,宣傳中號稱有十八味藥材的足浴包內藥材只有四味,包裝上標注包含三十六味藥材的只含八味。
老爸評測創始人魏文鋒向上游新聞記者表示,此次檢測的10款足浴包均是隨機購買的,有的店鋪銷量超過270萬件,遺憾的是從配方、衛生、安全等方面看均不合格。“我們檢測并曝光的目的是希望被更多人看到,從而引發足浴包生產商家的反思,促使他們努力探索尋找更科學安全的制作方法,從源頭滅殺可能存在的致病菌,還大眾一個健康安心的消費環境。”魏文鋒說。

更早之前的2024年12月3日,上海市消保委曾對中藥植物足浴包進行檢測。上海市消保委發布的官方信息中提到,所謂“中藥泡腳包”是消費者的概念認知,其實不是正規概念里的中藥材,應該是草本植物足浴包。在按排序買了60款宣稱“不打粉”的中藥植物足浴包后,上海市消保委委托上海中藥行業協會進行了鑒別。經過鑒別,熱銷中藥植物足浴包中,普遍存在缺味、缺量、偽品、雜質替代、質差霉變、混料不均、染色、增重等問題。許多中藥植物足浴包的“配方”上也很“亂來”,不遵循中藥用藥配方原則,胡亂配伍,不分君臣佐使。其中,某款足浴包宣傳配料三十六味,實際鑒別味數僅為五味,某款足浴包宣稱配料十八味,實際鑒別為兩味;還有大量偽品染色的情況,比如用大血藤充當雞血藤、用紅花染色充當藏紅花等等;甚至還找到了煙蒂、塑料、石塊、螺絲殼等雜質。60款產品中只有2家還不錯。
針對拆包情況,上游新聞記者根據生產地聯系到安徽省亳州市和河南南陽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對方在記錄相關情況后表示會對廠家的經營和衛生情況進行核實。3月12日,兩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回應稱,已移交給下級市場監管所進行處理。
此外,對于消費者如何選購足浴包,上海市消保委表示,目前對于足浴包產品,國家并沒有相關的標準,這也使得這個市場魚龍混雜。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確有養生需要,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購買,避免使用劣質產品傷害身體健康。
上游新聞記者 時婷婷
責任編輯:鄭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