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安局的反詐中心為什么行?
2025-03-13 16:49:0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陳鴻羽)近日,涪陵區公安局反詐中心僅用一天就為受騙群眾挽損50萬元的事跡被各級媒體關注報道,不免讓人們好奇,如今的電信網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但為何涪陵群眾的“錢袋子”卻越守越牢?在全區電詐案件發案數、損失金額連續四年“雙下降”,資金返還金額逐年增長的大背景下,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臺總臺新聞等媒體多次聚焦涪陵公安的反詐成效,他們的“工作秘訣”是什么?今天,我們一起解碼!
答案一:速度較量,練就“最強大腦”
反詐工作是一場與犯罪分子“拼速度”的科技較量。涪陵區公安局反詐中心立足本地實際,創新構建了公安、鎮街、村社、網格四級聯動預警機制,實現了7×24小時的全天候預警勸阻,通過資金預警自動止付、智能外呼等智能化手段,切實守護群眾“錢袋子”。2024年累計預警勸阻潛在被害人18.2萬人次,有效構筑起防范電信詐騙的“第一道防線”。
針對詐騙分子贓款轉移“秒級速度”的新特征,反詐中心與金融部門通力協作,創新打造“三重資金籠”防控體系:通過國家反詐大數據平臺智能鎖定、本地銀行“綠色通道”人工攔截以及系統自動止付,實現涉詐資金“發現即凍結”。2024年6月,居民劉某遭遇“機票改簽”類詐騙,259.5萬元被騙資金在3分鐘內被轉移至境外。反詐中心立即啟動該機制聯動銀聯國際、郵政儲蓄銀行開展跨境追蹤,僅用2天便成功追回全部資金并全額退還受害人,創下2024年以來全市單案跨境追贓最快、金額最大的紀錄。2024年,全區電信網絡詐騙預警勸阻后被騙率為零,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答案二:全民反詐,織密“天羅地網”
從社區廣場到校園課堂,從電梯樓宇到鄉村集市,反詐宣傳在涪陵的大街小巷無處不在。崇義街道的“紅袖籠”志愿者隊伍和白濤街道的“烏江義警”隊伍,由退休叔叔阿姨和社區網格員組成,他們用方言編寫反詐順口溜,在跳廣場舞時見縫插針地宣講刷單詐騙套路;貴博江上明珠小區的物業管家化身“反詐騎士”,將印有真實案例的警示手冊送到每家每戶;馬鞍街道的反詐工作站晝夜守護,成為居民遇到可疑情況時的“避風港”。
針對不同群體,反詐中心“量身定制”宣傳策略:成立專業宣防講師團,開展反詐宣傳進校園、進醫院、進企業等宣講活動;通過機器人智能語音和短信提醒,向全區財務人員普及冒充領導詐騙財務人員類案件的特征和手法;聯動區教委,組織發動各中小學校、幼兒園師生錄制反詐宣傳視頻,開展“我來講反詐”微視頻展播月活動;推進線上線下宣傳齊發力,結合涪陵地區詐騙案件高發類型推出73期《反詐日報》,自制幽默短劇《養老詐騙變形計》揭露各類騙局,在各賓館、酒店的前臺、電梯廣告屏滾動播放反詐提示,為旅客第一時間構筑反詐防線。
三年來,全區反詐宣傳“掃樓入戶”行動持續開展,群眾反詐知識知曉率不斷提升,一位社區阿姨自豪地說:“現在騙子打電話來,我都能教他兩句反詐口訣!”
答案三:以戰促治,打出“雷霆聲威”
“案子破了,錢追回來了,這才是老百姓最想要的!”2024年共計破獲電詐案件2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00余人,追贓挽損2000余萬元。針對跨境犯罪突出現象,反詐中心組織工作專班,赴柬埔寨成功抓獲境外涉詐窩點犯罪嫌疑人24名,并成功斬斷了從涪陵經云南偷渡至緬北的犯罪通道,有力打擊了涉緬回流人員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面對電詐黑灰產業鏈,反詐中心不斷加強和金融、通信部門的緊密協作,對異常開卡行為進行實時攔截;打掉GOIP組網窩點14個,2024年全區涉詐銀行卡開卡量同比下降91%。一名曾被騙的退休教師收到追繳的30萬元后感慨:“本以為錢打了水漂,沒想到警察連跨國洗錢的‘硬骨頭’都能啃下來!”
“榮譽是再出發的號角!”面對群眾的點贊和媒體的聚焦,涪陵區公安局反詐中心負責人表示:“電詐犯罪手段不斷翻新,這場仗必須打得更快、更準、更狠!我們將緊盯預警勸阻‘黃金3分鐘’,時刻保持高壓嚴打態勢,不斷深化預警攔截,強化源頭治理管控,用科技賦能提升反詐精度,用全民共治織密防護網,讓群眾的‘錢袋子’捂得更牢,讓涪陵的反詐防線成為犯罪分子跨不過的‘烏江天險’!”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