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重慶以“智”推“治”④ | 破解“大城市病” 重慶開出“數字化處方”
2025-03-09 06:00:01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以前早高峰送孩子上學,每次路過四公里立交都要堵上不少時間,但現在可以節省一個吃早飯的時間。”家住南岸區南城大道的王先生感嘆。
變化得益于南岸交巡警設置的潮汐車道及系列智能設施。早高峰來臨時,道路中央的伸縮門開啟,車道信號燈自動切換到潮汐車道模式,指引過往車輛通行潮汐車道。高峰期后,潮汐車道關閉。
據統計,自潮汐車道投用后,早高峰時期四公里立交往江南立交方向的通行效率提升了63.8%,交通擁堵得到極大的緩解。
這只是重慶數字賦能破解交通擁堵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重慶圍繞破解交通擁堵、停車難、過街難、換乘難等“大城市病”,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徑,以科技賦能交通治理,讓城市交通運行更高效、市民出行更便捷。

科技賦能
交通擁堵點完成“微改造”
由于多山地的地理特點,重慶道路交錯盤桓、橋隧眾多。如何破解山水環繞城市的交通擁堵難題,成為超大城市治理的關鍵挑戰。
“一條道路發生交通堵塞,如果處置不及時,就會發生連鎖反應,影響相鄰區域道路交通。”重慶市公安局交巡警總隊交通科研處綜合科科長徐龍介紹,在此背景下,2024年9月,中心城區道路交通智能管理應用應運而生。
2024年10月1日,國慶假期首日出城高峰,中心城區全日在網車流量高達169萬輛。清晨7點,市公安局交巡警指揮中心大廳內,系統發出預警:G50滬渝高速黑石子互通往鐵山坪隧道方向出現擁堵。指揮中心負責人迅速下達指令,啟動系統預設應急預案。
指令發出后,G50滬渝高速黑石子互通周邊交通信號燈與轄區交巡警同步接收指令。高速公路交巡警一支隊即刻派遣民警趕赴現場,指揮車輛借應急車道通行,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相鄰的海爾路、上果路等交通信號燈延長前往黑石子互通的紅燈時長,分散車流,減輕高速路交通壓力。
此外,該系統與百度、高德等導航軟件聯動,為途經市民推薦避堵路線,進一步緩解車流壓力。周邊城市道路上,接到指令的交巡警大隊紛紛安排民警上路調控、分散車流,成功緩解G50滬渝高速黑石子互通往鐵山坪隧道方向出城主干道的交通擁堵。
“通過該系統,我們實現一鍵配時、一鍵誘導、一鍵派警、一鍵協同、一鍵聯動5類管控措施。”市公安局交巡警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中心城區道路交通智能管理應用,重慶公安建立了交通警情分類處置、協同管控、部門聯動等系列機制。在公安部全國大城市交通運行與治理綜合評價中,重慶市位居全國10個超大城市前列。

公交+軌道深度融合
從“無縫”換乘到“無需”換乘
車暢其道,人暢其行。
“在手機上也能預約公交了,好方便哦。”在蔡家東原嘉閱灣小區大門,張女士預約了“響應公交”到軌道站,直接在小區大門口就能預約坐車,票價2元,刷卡可實行一小時免費換乘。
“響應公交”是一種固定服務區域,通過大數據分析乘客出行需求,實時動態規劃行駛路線的公交,可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為市民出行帶來更多選擇。
實現“響應公交”新服務模式的背后,是重慶交通開投公交集團搭建起的智慧出行平臺,可實現按需靈活調配運力、動態路徑規劃,切實解決城市“小、散、遠”的出行需求,提高地面公交服務水平。
來自重慶公交集團的數據顯示,目前重慶已經開行4條“響應公交”線路,累計服務近65萬人次出行。
重慶公交還建起公交數字運營中心,實現“客流、運力、路況”資源匹配。目前,公軌接駁線占比達80%以上,基本實現“出門乘公交、換軌通全城”“軌道到站、公交到家”。
不僅是公交站和軌道站要換乘便捷,重慶也在思考如何讓軌道交通系統“內連”更合理。
重慶軌道交通互聯互通技術的成功運用,滿足了乘客“快速”“直達”的出行需求,實現從“人換乘”到“車換線”的突破。
目前,重慶軌道交通已實現環線、4號線、5號線跨線運營,從4號線唐家沱站前往5號線跳磴站,可無需換乘直接到達終點,多項技術和運用在全國屬首例。
重慶軌道集團還打造了綜合運營協調指揮中心,進行運能運量匹配分析、各維度客流預測等科學分析,如同軌道交通的“超強大腦”,在提高運營組織效率與市民出行效率的同時,構建起軌道交通與公安、消防、氣象等部門的數據共享與應急協同聯絡機制。

破解“大城市病”
將實施交通緩堵促暢攻堅行動
解決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今年重慶怎么干?在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城市治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春奎介紹,將實施交通緩堵促暢攻堅行動。
具體來看,今年將加快推動10條225公里在建軌道線路建設,建成6號線重慶東站段、4號線西延伸段,到今年底軌道運營里程將達到593公里。同時深化智慧交通管理和停車綜合治理,針對學校醫院周邊、道路節點瓶頸等,推進60個以上“投入小、見效快”的堵點亂點整治項目。
“我們持續推動大數據智能化融入交通管理,實施‘智慧交通’‘智能交管’等精細化管理,以此緩解交通擁堵,提升公安交管服務水平,讓市民辦事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重慶公安交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說,比如,針對中心城區橋隧車流量通行情況,他們就通過“城市路面交通大腦”數據中心,綜合分析車輛過橋過隧流量變化規律,最終制定推出現行的橋隧錯峰通行政策,盡可能使錯峰通行政策更人性化、便利化。
在公共交通領域,重慶交通開投集團也表示,今年將大力實施提高軌道交通分擔率攻堅行動,深度挖掘軌道運營潛力,完成3號線“六改八”擴編,開通運營車站出入口20個,進一步提升軌道站點覆蓋率,改善乘客出行條件。
同時加強軌道接駁,優化調整公交線路不少于60條,新增微循環線路不少于10條。
建好路、管好車、用好“數”,山城重慶正以數字動能突破地形桎梏,為超大城市交通治堵提供“智慧樣本”。
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劉艷 唐雨/文

責任編輯: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