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天宮殿榜樣⑥丨“公交醫生”李濤的“進階之路”:苦練本領走向“全能維修” 開拓創新詮釋“工匠精神”
2025-02-24 21:03:03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開欄語:
在兩江新區天宮殿這片熱土上,從來不缺催人奮進的榜樣故事。他們,或扎根基層,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澆灌希望;或勇立潮頭,用創新引領發展,用實干成就夢想;或默默奉獻,用愛心溫暖他人,用善舉點亮城市文明之光。即日起,第1眼TV-華龍網推出原創專欄——兩江新區天宮殿榜樣,將筆觸和鏡頭對準第二屆“天宮殿榜樣”評選活動中涌現的12位人物,展現他們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弘揚正能量。本期走進“公交醫生”李濤的“進階之路”。

第1眼TV-華龍網訊(張穎綠蕎)對公交車上大小零部件了如指掌,快速排除公交故障,確保群眾安全出行;帶領技術團隊開拓創新,自主研發維修新技術,攻克公交疑難故障。入行14年深耕公交維修,他是“診斷大師”;研發30余項維修新技術,他是“匠心導師”。
從“普通維修工”到“團隊總技師”,李濤一步一腳印,走出了一條“進階之路”。他的故事,有奮斗的縮影,有匠心的傳承。
在重慶交通開投公交集團兩江分公司維修分部,10余個維修車間停滿了公交車,維修師傅們正在對車輛進行保養和維修,記者在這里見到了李濤。
出生于1991年的李濤,自2012年來到這里工作,從底盤維修工干起,歷經14年,如今成為維修分部維修總技師、疑難攻關組組長、“李濤工匠創新工作室”帶頭人。

始于熱愛 苦練本領
解決公交故障“疑難雜癥”
“小時候看到貨車從家門口路過時,我就很高興,一路追著車跑。中學學習物理時,對運動和機械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來大學就學習了汽車維修專業。”李濤與第1眼TV-華龍網記者分享著他與“汽車維修”的深厚緣分,一切始于兒時熱愛。
2012年,他如愿進入汽車維修行業,到如今單位實習。他從底盤維修干起,并在發動機維修、總成部件維修等各崗位輪訓。做事精細、熱愛思考,每處理一個故障,都會用筆記錄下來,并在下班路上進行“復盤”。
“開始實習第一年,每天早上6點出門,晚上7點回家,下班回家路上,腦子里全是思考今天處理的故障。”李濤說,如果不是熱愛這一行,可能會堅持不下來,有時候因為故障復盤,在回家路上睡著,導致“坐過站”。

他說,相比于如今軌道交通客流量巨大,十多年前,地面公交客流量也非常大。“那時候公交車多,維修工少,所以我們工作量還比較大。”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強度”和“難度”環境下,李濤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對于公交車各部位組成結構和工作原理都“了然于胸”,各種車型的故障更是“手到擒來”。
在重慶各公交線路逐漸將車型替換為新能源公交車后,新能源汽車維修也成為一個難點。李濤介紹,當時公司派他們到生產廠家學習,他曾赴江蘇蘇州、廣西柳州以及上海等地學習。在培訓期間,他積累了豐富的新能源汽車故障診斷與排除方法經驗,迅速成為公司新能源客車維修團隊的中堅力量。
在最近一次維修中,不少年輕維修工向李濤反映,最近很多新能源公交車出現“儀表顯示電機溫度異常”導致反復維修的現象。維修工們對出現故障的公交車水泵、冷卻循環系統、控制器等反復檢查多次,均未檢查出異常,且這樣的故障是“偶發性故障”。不少駕駛員反饋,可能在1天遇上2至3次,間歇性地發生。后來,大家將這一情況告訴李濤,李濤帶領技師們進行排查,最終查出是“驅動電機溫度異常”所致,采用“驅動電機備用溫度傳感器”解決了該問題,避免替換整個電機。
“其實我們這一行主要是‘見多識廣’,故障見得多了,就會積累豐富經驗。”李濤坦言,汽車維修這一行,苦練比天賦重要,只要沉下心來學,腳踏實地來干,方能成為一名“全能型維修工”。

厚積薄發 技術能手
帶隊研發公交“創新專利”
作為“公交醫生”,李濤坦言不學習就會落后,“汽車更新換代很快,尤其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基于此,李濤把自己從業最初養成的“記筆記”習慣一直延續至今,不斷鉆研“新能源”。
他利用下班時間,將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常見故障以及疑難故障全部記錄在案,并整理成圖文資料,定期分享給所有維修師一起學習研究。
李濤說,基于最近排查的一些公交故障,他們剛編撰了《關于新能源車耗電的檢測方法》以及《關于驅動電機異常抖動的檢測方法》等。
不久前,維修分部遇到不少公交車耗電問題,這成為比較頻發和典型的故障。一旦有公交車報故障“耗電”,整個班組需要進行非常細致的一套檢查流程,包括打氣泵是否正常、氣路是否漏氣、用電能耗是否異常等。如果排除了上述所有均無異常,就必須調取車輛能耗數據,必要時進行跟車進一步了解情況。李濤分享說,在維修師們處理的很多能耗問題上,最終排查的不少原因是駕駛員操作習慣影響了車輛能耗。“避免猛加速、急減速;預判行、巧制動;上坡緩、下坡滑、勻速行。”李濤說,通過將典型故障整理成冊并附上檢測思路和操作步驟,往往可以提高整個團隊效率。

作為單位總技師和“李濤工匠創新工作室”帶頭人,李濤日常還會開展帶徒傳技等工作,結合師帶徒、專題培訓、現場講解等多種方式,發揮傳幫帶作用,為單位培養維修技術骨干。
此外,為突破廠家新技術封鎖,掌握核心技術,提高單位在新能源汽車、新技術維修領域發展,李濤也帶著團隊不斷開拓創新。他擔任“新能源汽車電控離合無刷電機、CAN總線儀表”研究項目核心技術研發人員、新能源車輛疑難故障攻關責任人,至今已研發出30余項維修新技術,并進行應用推廣。為提升維修質量減少總成部件返修率,他帶領團隊結合單位車型,自主研發了多項維修檢測設備,其中“ATS恒溫檢測臺”獲得國家級實用性專利認證,“公交車發動機教學實訓裝置”獲國家級發明專利認證。
李濤的故事,是奮斗與匠心的縮影。他的實干篤行詮釋著“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職業精神,展現著新時代的工匠風采。他的進階之路,引領著一群“公交醫生”,保障群眾安全出行與交通便捷,在他們的崗位上為這座城市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更多新聞,請點擊:
責任編輯: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