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渝論 | “渝”躍龍門 科技創新驅動重慶新發展
2025-02-24 06:00:01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2月19日,2025年重慶市科技工作會召開,明確今年科創發展目標任務,提出力爭2025年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73%以上,基礎研究投入占比7%,研發人員數量超過26萬人,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5件,打造一系列“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為現代化新重慶的建設注入強勁動力。這些目標任務,既立足當下、錨定關鍵指標,又著眼長遠、謀劃未來發展,相互關聯、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重慶科技創新的奮進藍圖。
科技創新,是重慶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當前,重慶正以“416”科技創新布局為引領,全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從兩江新區的數字經濟產業園到西部科學城的創新平臺,從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到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科技創新正在重塑重慶的經濟版圖。2025年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5件的目標,正是重慶提升創新實力的生動注腳。重慶的科技創新布局不僅著眼于當下,更放眼未來。7%的基礎研究投入占比目標,體現了重慶對原始創新的重視,這種前瞻性的布局,將為重慶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具體實施路徑上,重慶注重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這種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產業升級,不僅提升了重慶的經濟競爭力,也為全國科技創新貢獻了“重慶智慧”。
人才為本,打造科技創新的強大支撐。“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一切科技創新的宏偉構想,最終都需要人才來落地生根。重慶將目光聚焦于研發人員數量的增長,定下 2025 年研發人員超 26 萬人的目標,正是對人才戰略價值的深刻洞察。一方面,精培本土,重慶本地高校與科研院所深耕教育土壤,共建孕育科技人才的搖籃;另一方面,廣納賢才,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憑借優厚政策、優質平臺吸引八方英才赴渝,為科技創新注入新鮮血液,厚植人才優勢。
開放合作,共筑科技創新的美好未來。開放合作是科技創新的必由之路,重慶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全球創新資源,在高水平開放中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外,積極融入國際科創浪潮,汲取全球智慧,與國際科研力量攜手,在交流互鑒中,不斷站上“巨人的肩膀”;對內,深化川渝協同創新體系,打破地域壁壘,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開放合作匯聚起各方科創力量,恰似江河匯聚成海,形成磅礴的創新洪流,向著未知的科技深海奮勇前行,共同開拓科技創新的新藍圖,進而開啟重慶科創發展的嶄新天地。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重慶以科技創新為筆,正在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從長江經濟帶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從西部大開發到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這條科技創新之路,必將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注入強勁動力,在新時代的浪潮中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作者:蔣欣欣(兩江新區)
編輯:楊金行
審核:楊洋
華龍網兩江評投稿郵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責任編輯: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