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破解城市發展、服務、治理難題 重慶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
2025-02-20 06:57:35 來源: 重慶日報
2月18日晚,市民劉女士剛吃完晚飯,突然感覺胃痛。她趕緊在手機上打開“渝藥易購”微信小程序,在附近一家藥店下單,并用醫保個人賬戶資金在線付款。大約20分鐘后,藥就送到了她家。
給劉女士帶來便利的“渝藥易購”是重慶市醫保局攜手中國聯通重慶市分公司(以下簡稱重慶聯通)打造的官方應用。
近日,記者從由重慶市政府和中國聯通共建的中國聯通(重慶)5G融合創新中心了解到,近年來,重慶依托該中心技術優勢,以數字化手段驅動能力改革,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智慧醫保”“智慧河長”“民呼我為”等一批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相繼誕生,為全市破解城市發展、服務、治理難題,探索出新路子。
“智慧醫保”
線上買藥可用醫保還能“貨比三家”
基于“渝藥易購”的智慧云購藥服務,是一個典型例子。
記者體驗發現,“渝藥易購”直連醫保定點藥店。通過這個應用,市民不僅可用醫保個人賬戶資金在線買藥、享受送藥上門服務,還能“貨比三家”。
在“渝藥易購”,點擊“藥價智慧比”,輸入藥品名稱,即可查詢藥品規格信息、庫存狀態、銷售價格及參考均價。全市銷售該種藥品的藥店數量、營業時間及地址信息也清晰可見,并按距離或價格優先排序展示。
“通過‘渝藥易購’,我能快速找到離家近、藥品性價比更高的藥店,非常方便。”不少市民反饋。
事實上,“渝藥易購”只是重慶打造“智慧醫保”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市醫保局攜手重慶聯通,打造了“社會·渝悅·智慧醫保”應用,推出醫藥價格智治、按疾病分組付費、“渝藥易購”和基金監管在線四個應用場景。
“目前,‘社會·渝悅·智慧醫保’已接入渝快辦內33個服務事項。其中,智慧云購藥服務已覆蓋全市所有區縣,并接入了76.70%的醫保定點醫藥機構。”重慶聯通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探索,重慶提升了對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現代化治理水平和能力,實現了對醫保基金全流程、全對象、全方位智能監管,減輕了群眾就醫購藥負擔。
“智慧河長”
昔日黑水河再現碧波清流
走在臨江河畔,碧水悠悠,河上停泊的小木船輕輕搖晃……很難想象,這條美若畫卷的河流,曾是一條污染嚴重的黑水河。
臨江河是永川區的母親河,曾經在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中,因管網缺失、污水直排等的影響,水環境質量一度惡化,成為當地的痛點和“心病”。
近年來,永川區創新推進河庫網絡化管理機制,通過打造“智慧河長”系統,成功融合“線下”“線上”管理,實現了對臨江河流域的精細化巡查管護。昔日的黑臭水體變成了今日的“碧波清流”。
永川“智慧河長”系統建設,離不開重慶市級“智慧河長”平臺的支撐。這是由重慶市水利局牽頭打造、重慶聯通承建的全國規模最大的河長制平臺。該平臺可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無人船、智能AI視頻監控等智能感知手段,自動識別污染、違規違法等場景,實現智能化分析、預警。
同時,該平臺還能將水生態、水污染及水環境等相應要素、數據集成到一張圖上進行綜合展示。網格員現場巡河的相應數據、反映的問題,也能夠在一個平臺上進行調度,使調度更智能、覆蓋更全面,相關部門能夠更及時處理水質問題,實現精準治污。
“2022年4月上線以來,‘智慧河長’平臺在全市各區縣推廣應用,在探索解決河長制工作的難點、痛點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重慶聯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平臺構筑了“天空地一體化”智慧感知網絡體系,目前已覆蓋長江、嘉陵江、烏江等河流30多萬公里巡河里程。全市1.8萬多名河長借此實現了對管轄河流的“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推動全市河流治理模式從“人防”逐漸向“智防”轉變。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累計處置污染事件約7000起,辦結率達92.4%。
“民呼我為”
架起政民互動“連心橋”
“江北區重慶大劇院附近的江灘公園內,有不少游攤占位拉客收費拍照,妨礙游客正常靠近江邊攝影。”2024年12月4日,有群眾通過重慶市“民呼我為”平臺反映問題。
平臺收到留言后,經初步核實,及時轉江北區核查辦理。
經查,周末及節假日18:00—23:00時段,江北區江灘公園內有100余個游攤占位經營攝影業務,擾亂旅游秩序。隨后,江北區江北城街道制定了《江灘攝影占道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在沿江設置10余塊警示牌,明確禁止占位拍照、倡導文明拍照;同時,聯合朝天門水上派出所、江北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等部門開展專項整治。今年2月17日,“民呼我為”發布信息表明,目前江灘公園占位攝影問題已得到顯著改善。群眾的呼聲,得到了及時回應。
據悉,“民呼我為”是我市在整合12345熱線和市“互聯網+督查”平臺的基礎上,建設的政民互動“連心橋”,由重慶聯通承建。
記者在該平臺上看到,“民呼我為”可受理本市企業和群眾各類非緊急訴求,包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咨詢、求助、投訴、舉報和意見建議等。
“‘民呼我為’利用聯通AI元景大模型賦能民生訴求綜合場景,打造了全面監測感知社情民意分析模型。同時,通過AI智能分轉知識庫的建立,提升了訴求受理和辦理效率及政務熱線分轉效率。”重慶聯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民呼我為”已完成全市110條非緊急類政務熱線整合,建成集政務咨詢、投訴受理、建議收集、監督評價、民意調查、決策輔助、風險評估、緊急救助、信息發布于一體的智能化應用。
在實際應用中,“民呼我為”日均為超8萬人提供“7×24小時”人工和智能在線服務;利用智能客服機器人解決市民各類常見咨詢請求和業務辦理請求的數量,達到日均2.5萬次。其一次性解答率達90%,能夠為相關部門減少辦理時長20%以上,有效改善了人民群眾民生訴求服務體驗,切實減輕了基層單位辦理負擔,提升了黨政部門治理能力。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黃光紅
責任編輯: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