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渝產中藥”品牌 重慶2025年將大力發展“中醫藥+”衍生產業
2025-02-11 17:05:46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唐雨 實習生 龍言)“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被選樹為國務院高效辦成一件事并在全國推廣、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全面完成、首個1類創新生物藥(賽立奇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實現創新藥“零”的突破......2月11日,重慶市2025年全市衛生健康、醫療保障、藥品監管工作會議召開。會上全面總結2024年全市衛生健康、醫療保障、藥品監管工作,安排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

建成全國唯一智慧醫保實驗室
重慶“三醫”協同改革取得新進展
工作會上,記者了解到,2024年全市一體化推進“三醫”協同改革,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2024年,一系列重點項目、重大平臺、優惠政策落地重慶,爭取國家部委項目21個、資金79.6億元,總體支持力度位居西部第一、全國前三;建成全國唯一的智慧醫保實驗室,國家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在渝備份,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獲得批準,國家檢驗醫學中心進入最后評審,國家醫療應急綜合演訓中心納入“兩張清單”重點支持項目,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麻精藥品質量監測重點實驗室全面推進;獲批全國首批優化藥品補充申請審評審批程序試點省市,簽訂《數字重慶賦能醫保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戰略合作協議》。
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全面完成
標志性成果有這些
2024年全市衛生健康、醫療保障、藥品監管工作形成了一批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
衛生健康工作方面,“三醫”協同改革入選2024年度全國“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被選樹為國務院高效辦成一件事并在全國推廣。數字健康建設被國家衛生健康委作為示范案例,渝藏、渝哈在全國率先實現跨省域數字化“醫檢互認”。南川區獲批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黔江區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取得階段成效,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工作座談會上作經驗交流;梁平區率先統一區縣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用藥目錄、實現統籌調配,滿足了群眾就近看病拿藥需求。
醫療保障工作方面,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全面完成。DRG付費實現全市二級以上符合條件開展住院服務醫療機構全覆蓋。19項醫保業務納入全市“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服務事項,生育津貼實現直接發放給個人,在全國率先實現“職工醫保繳費年限”和“長期護理保險評估結論”省際互認。在西部率先出臺創新醫藥支持政策。開展醫保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試點,醫藥企業回款周期從平均6個月減少為不到30天。
藥品監管工作方面,川渝藥品跨區域一體化監管、藥品安全評議考核機制等創新做法獲國家藥監局簡報推廣,13項工作受到通報表揚。“兩品一械”違法案件查處入選國家藥監局典型案例。“渝藥創新生態鏈”取得初步成效,全市110個藥品、34個第三類醫療器械獲批上市,同比增長111.5%、47.8%,首個1類創新生物藥(賽立奇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實現創新藥“零”的突破。
在全面夯實民生服務基礎能力方面,全市衛生健康系統緊盯“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構建城鄉便民服務體系,推動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下沉,累計派出“縣聘鄉用、鄉聘村用”人員4604名,幫助基層開展新業務新技術3276項,獲益群眾24萬余人次。全市82.52%的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提前三年達到國家標準。“醫檢互認”應用覆蓋所有公立醫院,減少重復檢查79萬人次,累計為患者節約醫療費用近2億元。長期護理保險提質擴面,推動社會服務適老化改革,打造“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
2025全市衛生健康、醫療保障、藥品監管工作重點任務發布
會議強調,2025年衛生健康、醫療保障、藥品監管工作要以國家一系列增量政策為契機,爭取一批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政策、重大改革落地重慶,全面提升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發展能力。
全方位抓協調、強統籌。2025將建立完善“三醫”協同聯系會商機制,加快推進“三醫”數字化協同應用建設,打通數據壁壘,完善“三醫”聯合監管制度,全面加強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鼓勵創新藥品和醫療器械發展、推動對外創新開放政策方面的協同合作,促進“三醫”政策協同、信息聯通、監管聯動。
主動謀發展、強服務。主要表現為積極推動“渝藥創新生態鏈”建設,加緊實施渝藥創新倍增計劃,加快智慧醫療裝備發展,優先瞄準自有優勢賽道及前沿技術賽道完善產業鏈,塑造產業比較優勢;積極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充分發揮當地資源稟賦優勢,著力培育大產業大企業,推動形成中醫藥種植、加工、流通全鏈條,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格局;打造“渝產中藥”品牌,大力發展“中醫藥+”衍生產業,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的現代中醫藥產業集聚區、全國知名中醫藥文旅康養目的地;積極推動銀發經濟發展,主動適應老齡化趨勢,盤活利用閑置資產資源,建設集衛生健康、養老服務、群眾文化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綜合體,統籌推進醫養結合、社區食堂、老年大學等設施建設;主動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加快推動信息化賦能,與時俱進抓好醫保改革,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綜合治理經驗,高水平打造“15分鐘高品質生活圈”,不斷提升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質服務能力。
持續補短板、防風險。全市將進一步規范公立醫療機構運行管理機制,優化醫療服務供給,加強建設床位和編制床位核定的合規性審查,控制床位規模,建立床位動態調整機制,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醫療設備配置的標準、規模,嚴禁公立醫院舉債建設和超標準建設。
同時千方百計確保醫保基金穩定運行,優化參保籌資政策,建立連續參保人員、零報銷人員待遇激勵機制和中斷參保約束機制,做好門診特殊疾病政策落地,探索將居民參保人納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范圍;優化繳費方式,加強戶籍人口、在校學生、在園幼兒、新生兒、流動就業人員等信息共享,依托“醫保全民參保一件事”重大應用實現精準動員、便捷參保;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行為,綜合運用大數據、智能監控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監管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實現對醫保基金使用全過程的動態監管。
并將層層壓實藥品安全責任,持續強化“從實驗室到醫院”全生命周期安全動態監管,針對性加強臨床試驗、委托生產、網絡銷售以及單體藥店、個體診所等重點環節重點對象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渠道購銷、非法添加、銷售使用過期藥械等行為,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藥品安全事件的底線。
責任編輯:常涵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