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以“三個新突破”推動城鄉大美共同繁榮
2025-02-11 10:47:09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曹妤)2月11日上午10時,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建設“六區一高地”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五場)。本場發布會聚焦2025年重慶市推進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米本家作主發布,介紹有關情況。
米本家介紹,2024年,重慶市糧食產量創16年新高,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23年增長6.7%,主城都市區與山區庫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縮小至1.7: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24:1。
“市委‘新春第一會’作出了迭代升級‘六區一高地’建設的重要部署,我們將乘勢而上、加壓奮進。”米本家表示,到2025年底,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縮小至2.23:1。下一步,將重點抓好“三個加快”、實現“三個新突破”。
——加快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在以城帶鄉以工促農上取得新突破。
在增強重慶中心城區輻射帶動能力方面,重點是實施產業引領、創新策源、開放帶動、服務示范、中心城區賦能“五大行動”,中心城區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市比重達到42%。
在增強區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方面,重點是支持萬州、永川打造城市副中心,提升黔江城市集聚力和區域服務能力。提升15個潛力地區區縣城鎮化水平,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中心城區以外區縣城鎮化率達到63%。
在增強小城鎮服務三農功能方面,重點是總結推廣“小縣大城”“強鎮帶村”試點經驗,謀劃建設一批中心鎮,因地制宜培育發展以文化旅游、農產品加工、商貿等為特色的產業強鎮。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上取得新突破。
在培育壯大鄉村優勢產業方面,重點是迭代實施千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行動、千億級生態特色產業培育行動,實現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豐產,培優“巴味渝珍”“三峽柑橘”等區域公用品牌,大力推進農業全鏈條數字化轉型,探索“產業大腦+未來農場”新模式,做大做強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規上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6%,打造一批農文旅融合精品,有力推動農業一產接二連三。
在聚力打造宜居宜業巴渝和美鄉村方面,重點是穩步推進農村水電路氣訊“五網”建設和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統籌推進城鄉教共體、縣域醫共體建設,完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數字鄉村發展水平達到45%、保持西部第一。
在提升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效能方面,重點是迭代黨建統領“141”基層智治體系,推廣“三事分辦”“積分制”“清單制”等有效治理方式,加快建設平安鄉村。
——加快促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在健全城鄉融合帶動鄉村振興發展機制上取得新突破。
以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在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方面,重點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力爭吸引2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非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讓他們真正成為城市市民。
在扎實推進強村富民綜合改革方面,重點是迭代實施千萬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行動,因地制宜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動農村集體資源資產數字化轉化,常態化幫扶農村低收入人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萬元。
在圍繞農業“標準地”和農村“三塊地”深化改革試點方面,重點是有序開展農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扎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創新宅基地“三權分置”模式,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
在深入實施“四進三回”行動方面,重點是落實規劃、科技、經營、資金“進”鄉村,推進能人、青年、務工人員“回”鄉村,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項目,推動“萬企興萬村”,加大鄉村發展投入保障力度。
“我們誠摯邀請大家多到重慶的大街小巷、田間地頭走一走、看一看,漫步在熱鬧的街道上感受國際化山水都市的魅力,行走在充滿生機的田野上體會現代化巴渝和美鄉村的韻律,記錄下重慶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米本家表示。
相關專題:
責任編輯: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