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天宮殿榜樣②丨物理教師陳智華的“光與熱”:畢生耕耘教壇路 用心照亮學子夢
2025-02-12 17:47:24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開欄語:
在兩江新區天宮殿這片熱土上,從來不缺催人奮進的榜樣故事。他們,或扎根基層,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澆灌希望;或勇立潮頭,用創新引領發展,用實干成就夢想;或默默奉獻,用愛心溫暖他人,用善舉點亮城市文明之光。即日起,第1眼TV-華龍網推出原創專欄兩江新區天宮殿榜樣,將筆觸和鏡頭對準第二屆“天宮殿榜樣”評選活動中涌現的12位人物,展現他們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弘揚正能量。本期走進物理教師陳智華的“光與熱”。

第1眼TV-華龍網訊(張穎綠蕎)三十四年堅守教壇,早出晚歸,從未缺席。舍小家,為學生;棄假期,守課堂。論文獲獎,課程創新;輔導學生,屢創佳績。物理教師陳智華,他畢生奉獻,書寫師者擔當;他發光發熱,護航學生追光。
陳智華是一名中學物理教師,他1991年參加工作,2013年來到兩江新區天宮殿學校,一直負責八年級、九年級的物理課程,期間曾任職班主任。
每天在校時間超12小時,教育生涯中從未請假,不斷推出物理課程輔助,讓學生在興趣與實驗中打開物理世界大門……三十四年如一日,他堅守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初心,踐行著“為了一切學生”的大愛。
以學校為家
辛勤耕耘 默默守護 樹立師者擔當
“請通行。”清晨7點,陳智華到達學校,智能門禁的提示音見證了他每一個平凡的一天。
除了寒暑假,三十四年如一日,從無事假,這樣的堅守并不多見。
記者在學校見到陳智華時,是周一下午,因為只有這天下午,他沒有排課,正在辦公室批改學生作業。

在陳智華的課表上,記者看到,他需要負責學校八年級三個班級的物理課程,平均每天3節,從早到晚均有覆蓋。
“我一日三餐都在學校食堂吃,中午一般休息40分鐘,其余時間用于備課、批改作業、為學生答疑解惑。”陳智華說,他早已習慣“以學校為家”,這樣便于三個班的學生隨時能找到他。“每個班級的情況和進度有細微差異,所以每次講課我都需要提前準備,以便有針對性地幫助每一位學生。”
從教三十四年,除了每天最早到校外,他從無事假。陳智華說,他可以在周末和寒暑假處理個人事務,平時無需耽誤工作。

然而,他也并非“鋼鐵身”,三十余年教育生涯累積了一些常見“職業病”,包括講課引發的咽炎,以及久站久坐造成的頸椎病、腰椎病等。
“這些職業病比較正常,目前影響不大。”陳智華說,教師職業比較特殊,耽誤1節課就是耽誤一整個班級,所以寧可自己辛苦,也不能讓學生耽擱課程進度。
“我想盡可能讓更多娃兒掌握物理知識,盡可能讓他們都考上心儀高中。”他說,因為學校最高年級是九年級,所以將所有學子送往心儀高中是學校每一位老師的夢想。陳智華說,唯有每日堅守崗位,才能離夢想更近。
這樣的“堅守”不僅體現在時間上,更體現在他對學生的無私奉獻中。
陳智華曾在中考期間作為班主任陪伴學生左右,卻因工作缺席了兒子的中考和高考,沒能“陪考”。談及此事,他坦言:“對自己的兒子,我始終心懷愧疚。”但這份遺憾,正是他對教育事業無悔付出的最好注解。

以學生為重
培養興趣 創新方法 點亮學子夢想
陳智華介紹,天宮殿學校使用的是滬科版八年級物理全一冊課本,共有十二章,上學期和下學期各學習六章。
“從我們的經驗來看,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和第七章力與運動,可以說是拉開學生差距的分水嶺。”他一邊批改作業,一邊為記者介紹,當開始學習力學時,學生在考試中舉一反三的能力就開始有所分化,但是通過他耐心講解、反復答疑,學生真正明白其中原理后,也是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
對于人民教師而言,耐心、細心、責任心缺一不可,在這三個“心”上,陳智華都做到了極致。
他說,物理學習一環扣一環,如果某一個章節沒有跟上,后面章節的學習就會“掉隊”,導致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從而怕學習、不學習。“一道題,有時候我可能會反復講十幾遍甚至幾十遍,但這些都是值得的。”

在“第十三屆全國中學物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自制教具展示與評比中,陳智華作品《多功能壓強實驗器》榮獲一等獎;在重慶市2019年中學物理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陳智華作品《透明式家庭電路》榮獲創新道具類特等獎……
在重慶市教育學會主辦的重慶市新優質教育學術研討會上,他執教的物理課《自制杠桿》獲評優秀觀摩課;在重慶市優質課程資源微課作品中,他執教的物理課《牛頓第一定律第1課時》獲評二等獎……
除了用心詮釋愛崗敬業外,他還創新教學方法,通過開展手工勞作、設計輔助教具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陳智華說,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也是一門崇尚理性、重視邏輯推理的科學,所以通過勞動方式理解物理原理,能夠最快最大程度讓學生感受到物理這門學科的魅力。

在他編寫的課外拓展物理學科勞動教育課程《初中物理學科勞動素養》一書中,便引導學生通過勞動素養開啟物理世界的大門。
“比如在學習重錘線原理時,通過讓學生自制水平儀,去檢驗房屋墻壁是否豎直,以此了解到‘重錘線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造的儀器’這一概念。”陳智華說。
同為物理老師,天宮殿學校副校長易相東談到,陳老師輔導學生有耐心,教授課程有創新,同時還能靜下心寫論文、做科研,不斷提升物理課程相關業務水平。

據悉,陳智華先后有8篇論文獲全國以及重慶市級獎,5篇論文發表。其中,創新作品獲全國一等獎1次,重慶市特等獎1次,一等獎3次,二等獎3次,三等獎1次。課件和教學案例獲得市級獎4次。
這位三十四年如一日堅守教壇的物理教師,用他的行動詮釋了“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深刻內涵。他的身影,是清晨校園里最早的那一抹亮色;他的聲音,是課堂上最堅定的指引;他的心靈,是學生心中最溫暖的港灣。他用光與熱,點燃了學生對物理的興趣,照亮了學生對未來的探索。
更多新聞,請點擊:
責任編輯: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