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蛇呈祥逢盛世 笑語歡歌慶豐年丨2025年“一起到橋頭過年”系列活動側記
2025-01-18 08:50:19 來源: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祥龍辭舊歲,神蛇舞新春。1月13日,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2025年“一起到橋頭去過年”系列活動在全市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橋頭鎮成功舉行。
置身橋頭鎮,全市最美“農村公路”平坦寬闊、藤子溝水庫碧波蕩漾、陶然居瓦屋小鎮熱鬧非凡、長沙濱湖康養小鎮游客眾多、再別康橋民宿村落古色古香……“串景成鏈”的文旅線路,群山與秀水相映成趣、自然與人文水乳交融一一在眼前呈現,大家對這里的“生態優勢”正在蝶變為“發展優勢”贊不絕口。
“年味集市”折射農業產業“強”文旅產業“亮”
土家臘肉、土家筍干、土家米米茶、臨溪餅干、良玉土醬、土家霉豆腐……活動當日,在陶然居瓦屋小鎮的“年味集市”上,街道兩邊攤位整齊擺放的當地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品嘗、觀看、詢價、購買的游客和群眾絡繹不絕。
“非遺賀新春”活動現場,書法家們揮毫潑墨,在一停一頓、一起一落、一撇一捺,奮筆疾書之間,一幅幅散發著清新墨香的大紅春聯展現在大家面前,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拿著贈送的春聯,當地群眾和游客愛不釋手,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非遺賀新春”活動中,伴隨著陣陣有節奏的土家鑼鼓聲音,兩頭生龍活虎的獅子在街頭時而搖頭擺尾、時而翻轉騰挪、時而騰空躍起……精彩的獅舞表演贏得大家陣陣熱烈掌聲。
“舉辦‘年味集市’和‘非遺賀新春’活動,讓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深入體驗到了橋頭鎮農業產業和文旅產業的發展情況。”橋頭鎮相關負責人說。
圍繞做強生態特色農業,橋頭鎮持續鞏固現有3700畝“三色”經濟種植面積,積極拓展1700畝“田畈梨”銷售渠道,依山就勢發展50畝林下天麻、60畝“吳小平葡萄”……隨著產業結構不斷豐富,農業產業鏈得到延長,讓更多的農產品附加值留在了橋頭。
圍繞做亮休閑文旅產業,經過緊鑼密鼓打造,陶然居瓦屋小鎮、再別康橋藝術展覽館民宿院落、山與湖湖心營地、喜馬拉雅露營基地、半山泮水智慧民宿等明星產品吸引游客紛至沓來,成為特色“網紅打卡點”,藤子溝3A級旅游景區建設基本完成,為爭創4A級旅游景區打下了堅實基礎。

3年來,在各方力量幫扶下,橋頭鎮農文旅融合發展成果突出,鄉村振興成效明顯。該鎮先后獲評“全國工商聯產教融合示范基地” “重慶市文明村鎮”“市級鄉村治理示范鎮”,瓦屋村獲評“重慶市第二批鄉村旅游重點村”、長沙村獲評“重慶市智慧旅游鄉村示范點”,橋頭村成功創建“重慶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村”。
“定位精準、措施有力、成效明顯。”在“年味集市”和“非遺賀新春”活動現場,各位嘉賓充分肯定了橋頭鎮在推進鄉村特色道路上取得的成就。
“雙融互促”推動“美麗山水”轉化為“寫生經濟”
“橋頭美,美在這湖水。”站在長沙村的喜馬拉雅露營基地觀景臺,藤子溝水庫壯觀雄偉的大壩、清清的湖水盡收眼底,參加活動的各位嘉賓紛紛感嘆。

“這幅畫栩栩如生,真漂亮、有特色。請問,你們來自哪里?”“我們是來自貴州畢節的大學生,在這里參加寫生創作活動。”“這么遠跑來寫生創作,說明橋頭鎮發展寫生產業這條路走對了。”在“揚帆遠航”寫生創作點,參加活動的客人與寫生創作的大學生悉心交流,對橋頭鎮因地制宜發展寫生產業給予充分肯定。
近年來,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緊緊圍繞“藝術喚醒鄉土 美育賦能鄉村”發展理念,鎖定“千年橋頭、藝術天堂”目標定位,聚焦鄉村振興與教育發展“雙融互促”,簽約48所川渝高校機構,規范51家餐飲住宿單位服務標準,依托橋頭鎮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精心設置了歷史文化、自然景觀、人文風情等寫生創作點位56個,通過創新打造“鄉村藝術寫生創作基地+教育德育美育實踐大課堂”,逐步擦亮了“寫生基地”新名片。
架起畫板、鋪平畫紙,寫生活動中,貴州畢節的大學生們在湖畔邊、院壩中、民居旁、亭臺下,飽蘸墨顏,聚精會神地描繪著眼前的山山水水、土家民居、橋梁建筑等景觀景點,一幅幅天藍、地綠、山青、水秀、村美、民富的美麗畫卷躍然紙上。

“此次寫生體驗終生難忘、獲益匪淺。”貴州畢節的大學生們說,他們走進橋頭,立刻被眼前“山水林田湖草石”的美景迷住了,要用手中的畫筆,用藝術創作為橋頭鎮的和美鄉村建設助力,為推進鄉村振興賦能。
“在2024年度,橋頭鎮共接待天籟教育集團、三峽學院、長江師范學院等藝術寫生團體16批次、1.7萬人次,實現綜合經濟效益428.8萬元。”橋頭鎮黨委書記王東向參加活動的各位嘉賓介紹道。
橋頭鎮通過積極探索“寫生+”等多元融合的產業發展模式,有效促進該鎮特色民宿、野奢露營、研學觀光等產業提檔升級,產業集聚效應逐漸顯現,蹚出了一條將“美麗山水”轉化為“寫生經濟”的發展之路。
“萬企興萬村”打造有橋頭“辨識度”發展之路
“全縣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超過4.6萬戶,52家規上工業企業當中民營企業占42家,全縣545家科技企業當中97%以上為民營企業……大家挺膺擔當,為推動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力量。”
1月13日下午,在陶然居瓦屋小鎮會議室座無虛席,2025年民營企業家新春座談會在此舉行。

政企心連心,雙向共奔赴。座談會通報了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10位企業家代表暢所欲言,聊在石柱創業興業的故事,談在石柱廣闊的發展前景,大家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我們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通過搶抓發展機遇,積極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上下同欲拼命干,在陶然居瓦屋小鎮干出了橋頭‘新模式’。”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陶然居集團董事長嚴琦在發言時說。
打造重慶鄉村振興的“橋頭堡”,離不開民營企業的力量。橋頭鎮依托鎮內62家企業和7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陶然居瓦屋小鎮帶動下,積極探索“民宿+”融合發展模式,通過優化土地流轉、房屋租賃、勞務報酬等利益聯結機制,收儲農戶閑置房屋110余棟,流轉土地1.2萬余畝,分別打造出農文旅融合體驗矩陣、藝術文化體驗矩陣、人文生態體驗矩陣、田園野奢體驗矩陣。同時,每年帶動本地群眾務工就業500余人,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20余萬元,實現多方共贏。
近年來,橋頭鎮先后被認定為重慶市第一批“萬企興萬村”典型鄉鎮、陶然居瓦屋小鎮項目入選全國“萬企興萬村”行動第一批優秀案例,在奮力打造全市鄉村振興“橋頭堡”的道路上走出了有橋頭“辨識度”的發展之路。
“刨豬湯+煙花秀+篝火晚會”奏響發展最“強音”
夜幕漸漸降臨,陶然居瓦屋小鎮流光溢彩、燈火璀璨,人群川流不息。各位嘉賓共同開啟了“渝味360碗首屆石柱橋頭土家刨豬湯長街宴”啟動儀式,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干部群眾和企業代表歡聚一堂,感受濃濃的年味,共迎新春。

扣碗、燒白、夾沙肉、酸醡肉等渝味360碗土家特色菜相繼上桌,精美的菜品香味撲鼻,300余名干群圍在一起,吃著可口的飯菜,聊開心的趣事,感受著好日子,期待著新生活。
“跟大伙一起吃吃飯、聊聊天,心情很高興,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越來越美好……”長街宴上,群眾品嘗著幸福的年味,陶醉在幸福的氛圍中,歡聲笑語久久在陶然居瓦屋小鎮上空久久回蕩。

民歌聯唱《太陽出來喜洋洋》、音詩畫《輝煌40年》、舞蹈《銅鈴隨響》等節目輪番上演,演員們用精湛的舞技、生動的語言、動聽的歌聲,不僅反映了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在經濟、交通、文化、民生等重點工作上取得優異成績,展現出了全縣人民接續奮斗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良好精神面貌,也為廣大干部群眾獻上了一場豐盛的文化盛宴,讓陶然居瓦屋小鎮洋溢著喜樂祥和的氛圍。
看民俗文化演出、賞煙花秀、圍著篝火跳擺手舞……喜慶的氛圍留住了大家最美好的時光和記憶,爭奇斗艷的煙花展示著人們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熊熊的篝火升騰起濃濃的年味和新年新希望。(記者 隆太良 游鳳 胡倩 王秦 龍泓 文/圖)
責任編輯: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