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預計今年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以上 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留渝來渝40萬人
2025-01-02 06:50:12 來源: 重慶日報
主持人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黃喬
訪談嘉賓
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 姜天波
市人力社保局黨組書記、局長 謝禮國
南岸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 游泳
渝中區人力社保局黨委書記、局長 張道建
日前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一體推進富民惠民安民,千方百計擴就業促增收,緊盯“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推進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擴容打造“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打好安全生產“保衛戰”,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重慶實踐,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如何扎實推進相關工作,實現這一系列目標任務?就此,記者邀請了市級有關部門、區縣相關負責人共同展開討論。
打好改革“組合拳”,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以上
重慶日報:千方百計擴就業促增收、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2025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統在這一方面將采取哪些推進舉措?
謝禮國:人社部門的工作,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經濟發展。市人力社保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以改革力度提升民生溫度,在高質量發展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2024年1—11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69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5%;社保精準擴面促進56萬人參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集體補助在10個區縣落地試點;川渝聯合出臺全國首個區域協同社保卡“一卡通”條例,社會保障網織牢織密;“渝悅·根治欠薪”數字應用全域三級貫通,欠薪線索平均辦理時長由國家標準60天縮減為14天,為2.02萬名勞動者追回工資2.65億元,勞動關系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2025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統將充實政策“工具箱”,打好改革“組合拳”,重點從三個方面扎實推進富民惠民安民工作。
首先將全力穩就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全市人力社保系統將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就業、產業、經濟政策協同;扎實推進百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留渝來渝就業創業行動計劃,加快建設青年西部就業創業首選之城;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和就業公共服務體系,2025年全年預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以上,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留渝來渝40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年底就業率超過90%。
其次,全力惠民生,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市人力社保系統將深化社保擴面提質專項行動,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籌資和待遇水平雙提升機制,著力解決繳費低、待遇少、籌資渠道單一的問題;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全面推行個人養老金制度;推進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改革,推動將更多平臺企業納入保障范圍。推行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改革,推動“一卡多用、跨省通用”。
三是全力促和諧,完善勞動關系治理機制。全市人力社保系統將深入實施“渝你同行”和諧勞動關系構建工程,深化區域和諧勞動關系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試點;建立健全勞動權益保障長效機制體制,打造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一站式調解中心或聯調工作模式;健全欠薪治理信用監管評價體系,制定出臺“以信促治 以信安薪”信用監管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持續深化數字化治理欠薪新機制,推動保障工資支付“一金三制”全鏈條全覆蓋,升級“渝悅根治”欠薪應用,全面推動數字人民幣支付工資工作,推動欠薪長效治理。
推進“15+5”人社便民服務圈建設,健全“一干多支”社保服務網絡
重慶日報:南岸區2024年的就業工作有何亮點?2025年在就業增收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有哪些工作打算呢?
游泳:2024年以來,南岸區堅持把就業當作民生頭等大事來抓,持續促進公共就業服務擴面升級、提質增效,就業形勢整體穩定,各項重點就業指標在全市位居前列。全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5萬人,完成目標任務140.6%,完成率在中心城區排名第一。
2025年,南岸區將緊緊圍繞穩進增效、改革創新、除險固安、強企富民的工作導向,不斷增強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就業增收方面,南岸區將擴大就業總量,實施重點群體幫扶,2025年力爭提供崗位5萬個,深入實施百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留渝來渝就業創業行動計劃,標準化打造“樂業江南”品牌,完善“線上+線下”零工服務體系,實現“家門口”公共就業服務。
同時,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南岸區將優化升級“創業園區一件事”特色化數字應用場景;促進就業培訓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確保匹配度達到80%以上,重點群體培訓后就業率達到50%以上。
南岸區還將推進數字就業建設,更精準實施就業普惠政策。依托市“渝悅·就業”數字化應用,同步市級推行更多政策“免申即享”“應享盡享”。
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南岸區將統籌全區力量,細化調度、包片等制度,高質量推進養老保險、工傷保險擴面工作,夯實社保基本面;按照全市統一部署,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開展好職業年金計劃分類管理試點;推進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居民服務“一卡通”改革,強化社保支撐力。
此外,南岸區還將推進“15+5”人社便民服務圈建設,健全“一干多支”的社保服務網絡,深化“社銀合作”,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完善內控配套制度,健全全流程風險防控體系,鞏固養老社保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整治成果,織密基金安全網。
拓展居民就業增收空間,培育就業擴容提質新動能
重慶日報:圍繞此次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就業增收目標要求,渝中區將采取哪些具體舉措?
張道建:一是政策促進,激發增收動力。具體來講,渝中區將在打造“六個新高地”、構建“4311”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推進“滿天星”行動計劃過程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同時,統籌用好各類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引導各類主體更好履行穩崗擴崗社會責任,積極培育就業擴容提質新動能。
二是培訓賦能,拓寬增收路徑。渝中區將堅持把職業技能培訓作為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實“巴渝工匠”終身技能培訓計劃,聚焦重點群體就業需求、緊缺職業(工種)及重點產業企業用工需求,積極整合全區優質培訓資源,構建覆蓋全區的技能培訓服務體系。持續舉辦“母城工匠杯”系列賽事,不斷完善具有渝中特色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
三是幫扶助力,強化增收支撐。渝中區將持續實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留渝來渝行動計劃、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攻堅行動和就業困難人員幫扶暖心行動;提升青年就業服務效能,形成銜接校內校外、助力成長成才的服務支撐。
四是服務延伸,拓展增收格局。渝中區將結合區位特點、人群特征、服務半徑,布局服務設施、人員隊伍,促進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將大力推行數字賦能的公共就業服務方式,充分發揮勞務經紀人、就業服務專員等基層隊伍作用,不斷優化“大數據+鐵腳板”閉環服務機制,持續完善“免申即享”“直補快辦”等精準服務場景。
五是治理提效,做好增收保障。渝中區將進一步暢通勞動維權投訴舉報渠道,推進勞動糾紛一站式多元化解改革,不斷加大欠薪處置力度,做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全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切實保障勞動者工資收入。
維護安全穩定,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重慶日報:2025年重慶將如何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重慶實踐,維護安全穩定,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姜天波:當前,我市社會安全穩定形勢總體良好,但人民群眾利益訴求日益多元,維護社會安全穩定面臨更多挑戰。面對錯綜復雜國際國內形勢帶來的風險和挑戰,我們亟須提高應對能力。
接下來,市委政法委將吃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重慶實踐作為平安重慶法治重慶一體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全面推動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路線圖”落地落實,全力做好三個方面工作。
首先是推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將按照中央政法委部署要求,以區縣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抓手,開展專題調查研究,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職能定位,推動建設規模合理、層級清晰、功能明確、信息化支撐的綜治中心,線上數據共享、線下協同聯動,實現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閉環管理,嚴防個人極端案事件,切實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范化水平。
其次是迭代升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數字化應用,推動基層排查化解機制改革。具體來講,將根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法治化“路線圖”,推進“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應用”建設,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通矛盾糾紛行業主管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實現市、區縣、鎮街、村社、網格縱向“一貫到底”,各類矛盾糾紛依托三級治理中心和“141”基層智治平臺自動流轉,推動矛盾糾紛統一登記、數據全量匯集、風險集中研判、化解多元聯動。
三是健全制度規范,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2024年,市委政法委推動出臺了《重慶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促進條例》。該條例已正式施行,從制度上解決了制約我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發展的瓶頸難題,確立了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的工作新格局。2025年,將以貫徹落實中央《維護社會穩定責任制規定》及我市實施細則為牽引,防范風險、除險固安,切實提升城市本質安全水平。
責任編輯:李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