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巴渝文物有個數字“藏寶庫”!重慶數字化管理文物成為全國優秀案例
2024-12-31 07:05:45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4年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示范“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巴渝文物”數字化應用(以下簡稱“巴渝文物”)獲“優秀案例”,也是重慶唯一入選的案例。
這個數字化應用何以能榮獲全國優秀?
12月30日,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對“巴渝文物”這個數字“藏寶庫”進行了打探。
巴渝文物實現數字化管理
巴渝大地,俯拾皆是文物資源。如何更高效科學地管理豐富的文物資源?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進行了數字化探索,打造文物數字化“藏寶庫”——“巴渝文物”。這個“藏寶庫”下轄文物資源管理、文物安全監管、文物活化利用等多個子系統,能有效解決文物資源數據協同共享不暢問題。
“‘巴渝文物’的文物資源管理子系統通過自動采集或收集上報方式,歸集文物資源數據,進行文物智能畫像,并對文物展覽展出、流轉動向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實現對文物資源管理的全程把控。”市文物局革命文物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這個系統內,文物等級、類別、保存狀態等信息均可查詢。據統計,2024年以來,我市已完成25908處不可移動文物、51.9萬余件(套)可移動文物信息登錄。
打開“巴渝文物”考古發掘子系統,重慶游樂園A3-6/03地塊文物考古調查勘探、高新區西永組團F06-2103地塊文物考古調查勘探、川江航運文化園配套建筑工程地塊文物考古調查勘探……一項項考古項目清晰可見,并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不僅如此,項目完成情況、項目進度、項目成果、主要收獲也一覽無余。
據了解,該子系統通過對文物項目進行全過程記錄、數據分析,實現對調查勘探和考古發掘工作的流程管理。同時,還與各級規資、建管等部門的數據共享,著力解決城鄉建設中文物保護機制提前介入不足等問題。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市共開展考古調查勘探項目142項,復核已登錄不可移動文物23處,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線索53處;開展考古發掘項目19項,清理重要遺跡94座,出土文物數量351件/套。
此外,還通過建設文物保護修復子系統,對文物保護工程項目與館藏文物保護項目從立項審批、過程管理、項目驗收、成效分析進行全過程監管。
文物安全實現立體防護
12月30日早上8:19,忠縣文管所的巡查人員張明武像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寶寨,按照文物巡查要求,仔細巡查文物保護單位是否亂拉亂接電線、供電線路是否良好、文物本體是否保存良好、文物保護標識是否完好等情況,并拍下相關照片,連同巡查記錄一并上傳至“巴渝文物”文物安全監管子系統。
這樣的巡查任務,一個月進行一次,對于全市3871名文物巡查人員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每一次的巡查情況在文物安全監管子系統里都有詳細記錄。
前不久,涪陵區白鶴梁社區巡查人員日常巡邏時發現,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存在消防隱患,上報至文物安全監管子系統后,涪陵區文物局立即協同統戰部門、消防部門對存在的消防隱患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整改。僅半天時間,該館就完成了整改。
上下貫通、多跨協同、高效便捷,正是“巴渝文物”的優勢所在。文物安全監管子系統,更是有效解決了文物安全管理處置體系不夠完善問題,構建起文物安全監管多跨協同處置機制。
從縱向上看,實現市、區縣、鎮街三級在文物安全智能分級巡查、隱患排查整治、應急聯動處置、違法聯動處置、督察督辦業務流程方面的三級貫通,管理觸達最基層;橫向上,實現與安全監管相關職能部門在巡查、整治、處置方面的聯動協同,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文物安全風險防控處置閉環。
“同時,我們還提煉了文物安全巡查覆蓋率、文物安全隱患整治完成率2個關鍵績效指標。”市文物局革命文物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2024年以來,全市共開展文物巡查13萬余次,巡查覆蓋率達100%,隱患整治完成率達95.64%,督察督辦事件完成率達100%,文物安全形勢持續向好。
讓文物更便捷服務百姓
“用手機就能實現‘云’游博物館,藏品簡介、展陳信息也都有詳細介紹,感覺身臨其境,真方便!”近日,市民李女士通過“巴渝文物”文物活化利用子系統,不僅實現云上逛博物館,還成功報名了博物館的線下活動。
據悉,該系統利用VR全景攝影技術等方式,讓群眾通過服務端,一站式體驗云游“文物地標”、藏品展覽等虛擬交互體驗,和珍貴文物“零距離”接觸。
目前,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楊闇公楊尚昆舊居陳列館等8家博物館已實現“云上漫游”。
與此同時,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錦繡卡普·童心繪彩——‘錦繡西南’土家族織錦數字創新科普兒童工作坊”社教活動,紅巖研學基地開展紀念“11·27”烈士殉難75周年系列活動,重慶自然博物館“飛羽尋蹤”研學活動等全市博物館開放服務,也清晰可見。
據了解,“巴渝文物”文物活化利用子系統通過自動采集或收集上報等方式,能夠更加便捷地掌握文博單位開放服務、當日客流、陳列展覽、文創產品等文物活化利用信息,并進行數字化體驗、云上博物館、活化利用成效等數據歸集、分析、評估。
如今,巴渝文物正在以更鮮活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精神生活。
據悉,按照計劃,2025年底,“巴渝文物”將完成文物從考古到管理,再到保護利用全生命鏈條數字化信息歸集,完善文物資源數字化共享體系,實現超大城市文物治理現代化。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晟
責任編輯:徐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