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山城 民生答卷 | 幼有所“育”不負所“托” 重慶大力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
2024-12-27 06:00:36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唐雨)走進位于重慶市巴南區婦幼保健院內的魚米托育園,一幅充滿愛的畫面展現在眼前。園外一片綠意,園內布置得如同一個溫馨的小家庭,各種適合幼兒的玩具擺放得整整齊齊。托育園的園長王偲穎微笑著介紹:“我們希望每個小朋友在這里都能像在家里一樣自在、快樂。”

這只是重慶市眾多普惠托育機構的一個縮影。今年年初,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重慶市2024年重點民生實事工作目標任務》的通知,“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正是其中之一。如今,重慶市正全力推進普惠托育服務的高質量發展,致力于讓每一個家庭都能享受“有得托、托得起、安心拖”的托育服務,為嬰幼兒的成長和家庭的幸福托舉起穩穩的未來。
有得托 “家門口”的托育服務點
托育服務,指的是托育服務機構及其專業人員,在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成員或監護人不在場的情況下,受托對嬰幼兒提供科學優良的照料、看護,促進兒童早期發展。
在重慶,“有得托”成為現實。據統計,截至2024年10月,全市托育機構達2357個,托位數12.94萬個,包含社區嵌入式托育、用人單位辦托、家庭托育點、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幼兒園托班等多種模式。每千人口托位數達4.03個,提前并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眾多的托育機構如點點繁星般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無論是在熱鬧的市區,還是新興的社區,家長們總能在不遠處找到合適的托育場所。這些托育機構環境溫馨舒適,充滿童趣的裝飾、安全的設施,就像一個個小小的童話世界等待著嬰幼兒的到來。

社區普惠托育服務點是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依托城市社區閑置辦公用房等存量房屋,按照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許多社區利用社區活動室、排練廳等現有陣地,騰挪整合空間,打造符合標準的社區普惠托育服務點。位于九龍坡區的大堰社區花兒向上普惠托育點就是其中之一。
“自從社區有了托育點,我的生活輕松了好多。”家住九龍坡區九龍街道大堰社區的王女士感慨地說,她的孩子才1歲多,之前她一直為照顧孩子的事情發愁。自己要上班,家里老人身體又不好,無法幫忙帶孩子。社區托育服務點的出現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托育點的工作人員非常專業,孩子在那里吃得好、睡得香,還學會了很多小本領。”
據了解,大堰社區花兒向上普惠托育點于2023年9月成立,設置有20個托位,依托社區閑置業務用房改造成的兒童活動區約有200平米,涵蓋生活、繪畫、閱讀、益智、運動等托育場室。為滿足不同家長的需求,設有全日托、半日托、臨時托、計時托,同時,保育照護人員均具備育嬰師資質,具有從事托育服務工作3年以上。
截至目前,九龍坡托育服務機構共144家,提供托位5459個,托育機構的鎮街覆蓋率為100%,能夠滿足托育需要。
托得起 減輕家庭養育負擔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是生命全周期服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
在重慶,“托得起”也不再是奢望。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托育費用處于合理區間,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家庭不必再為高昂的托育費用而憂心,普通收入的家庭也能享受到專業的托育服務。

根據《重慶市普惠性托育機構認定及補助辦法(試行)》,普惠托育機構認定的滿足條件之一為,收費合理合規、行為規范,按規定進行收費公示,無亂收費現象。
具體為,公辦托育機構要按照公辦托育機構托育服務收費政策執行。民辦普惠性托育機構托育服務收費標準由各區縣(自治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會同同級價格主管部門確定,原則上不高于屬地城鎮居民上一年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按上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折算到月)的80%。同一機構半日托收費按照全日托相應標準的60%計算。計時托收費不超過全日托折算到日標準的20%,不足1小時的,按1小時計算。市級示范托育機構和三級、二級、一級托育機構,參照公辦托育機構等級機構基準價上浮標準執行。
對納入備案管理的普惠性托育機構,按照托大班、托小班、乳兒班分別給予每生每年700元、800元、900元的運營補貼,所需經費由市、區縣按比例分擔,并視情況逐步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此外,各區縣也有不同的辦托模式。以九龍坡為例,該區主要采用“社區提供場地,專業機構運營、政府進行監管”的公建民營辦托模式,減免相關場地租金、水電費、物業費等費用,降低運營成本,達到普惠價格。目前,全日托、半日托收費均低于市場價1000元至500元/月不等,減輕家庭養育負擔。
安心托 打造醫育結合聯盟
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的養育,家長最擔心的是健康成長。
在重慶,更重要的是安心拖。所以重慶打造了醫育結合聯盟,區縣級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每年應定期為簽約的備案托育機構從業人員開展衛生保健培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在托嬰幼兒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并免費提供體格體檢、聽力篩查等13項健康服務。
“以市婦幼保健院為例,我們主要規范全市托育機構規范服務,定期開展培訓、指導、調研等,規范托育機構的服務并提升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同時,制定標準規范,給托育機構及工作人員提供服務標準、規范,完善全市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從這幾方面來增加全市嬰幼兒照護服務,以提升入托率。”市婦幼保健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9月,由巴南區婦幼保健院主辦的魚米托育園正式開園。是巴南區首家“公辦公營”普惠制托育機構、國家級“醫育結合”實踐基地。
魚米托育園園長王偲穎介紹,托育園采取的是“醫育結合 ,5+1”共育新模式。即由兒保醫師、護師、教師、育嬰師、營養師組成的專業團隊,為幼兒提供營養、生長發育、潛能開發及疾病預防、中醫保健等多方面專業養育照護。“今年有一個叫冬冬的小朋友,他的發育評估結果為語言發育遲緩,入托后魚米托育的照護團隊為該幼兒制定專屬語言發育訓練課程,采用‘醫育結合’的照護模式,提供幼兒豐富的社會交往的生活環境。入園4個月,冬冬小朋友的語言詞匯大幅度提升。”
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重慶市已建立起“周—月—季度”安全監管機制,每年對托育機構實現全覆蓋監管,守住安全發展底線。每周市市場監管局向市衛生健康委推送新注冊托育單位信息,市衛生健康委推送區縣,區縣加強核查并指導設置;每月市衛生健康委在區縣自查基礎上開展備案托育機構抽查;每季度市衛生健康委會同市教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消防救援局聯合開展托育機構安全專項抽查,督促機構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全方位保障嬰幼兒在托安全。
責任編輯:伊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