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 一檔“對話”欄目何以火爆出圈實現多贏
2024-11-25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高質量的內容輸出讓《網絡大V對話文化大咖》第二季首期節目《傳奇館長話傳奇》實現開門紅,不斷“引關圈粉”,火爆出圈,實現多贏!
截至11月21日20:00,重慶、四川、陜西、貴州等地主流媒體,以及微博、抖音、快手、視頻號等頭部平臺進行了全媒體超級矩陣式播出,24小時內全網總閱讀量超過3525.8萬人次。節目由重慶市委網信辦與四川省委網信辦共同指導,重慶市互聯網界聯合會主辦,第1眼TV-華龍網與新華網共同承辦,中信銀行重慶分行獨家公益支持,日益成為川渝網絡文化傳播領域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原創IP。

7500個老兵的手印墻、一條見證浴血奮戰的軍毯、一張張留下歲月痕跡的票證、一個防空洞博物館、一艘軍功赫赫的軍艦……重慶建川博物館多件文物火上“熱搜”。評論區,網友紛紛留言:“走,去重慶!”“銘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傳奇館長話傳奇》節目中,曾獲中國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的建川博物館聚落館長樊建川與擁有近200萬粉絲的“95后”網絡達人月月熱烈對話,暢聊文物與歷史,深刻闡述“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呈現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思想碰撞。
從歷史中來,到現實中去,《傳奇館長話傳奇》為文化傳承與弘揚寫下生動注腳!這場網絡大V與文化大咖的“對話”,不僅讓文化藝術正能量贏得了網絡大流量,引導了網民在互動中提升文化素養,還讓重慶再次“出圈”,為建設文化強市營造良好網上輿論氛圍。

這場網絡大V與文化大咖的思想碰撞在一個特殊的演播室——海軍“166艦”上展開。
“這艘軍艦有何特別之處?它在重慶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節目中,月月代表網友提出疑問。
“166導彈驅逐艦,是我國自行研發建造的第一代驅逐艦。它驅逐過海盜,保護國際航線的安全,它也曾代表中國人民海軍多次出訪國外。所以,它是一支有戰功的軍艦,另外也是一支外交名艦。”樊建川一一解疑答惑。
如今,在重慶,“166艦”的新價值被開發,很多研學教育在此開展,這里成了國防教育基地。
在隨后的節目中,樊建川和月月還帶領網友走進兵工署第一兵工廠舊址(漢陽兵工廠)博物館。
博物館內,珍貴的歷史照片、逼真的復原場景、銹跡斑駁的車床,生動地反映了兵工工人躲避日軍空襲、在生產洞內生產兵器的場景。從鏡頭中可以看見,這個由老工廠演變而來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旅游景點正重煥生機。
“一張張票證清晰地勾勒出中國百姓的社會風尚、生活習俗,形成了幾代人求生存、謀幸福的歲月畫卷。”在票證博物館內,月月感嘆道。
每一件文物都是重慶對那段崢嶸歲月的深刻懷念。兵器發展史博物館、抗戰文物博物館……節目中,樊建川和月月還沉浸式打卡多個主題博物館,感受歷史與文化的交融,見證“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在地方文旅的推介中,有效傳播是吸引客流的重要一環。在這場近一個小時的“對話”中,樊建川和月月的思想碰撞也激活了網友的“紅色之旅”。“去一趟重慶吧,感受文化,銘記歷史。”評論區,網友紛紛喊話。

從土味喊麥到諧音梗BGM“整活”,從文旅局長上陣到名人為家鄉代言,從“爾濱”接住了“潑天的富貴”到貴州榕江“村超”火爆全網……近些年,多地文旅頻頻“出圈”。
日前,重慶召開文化旅游發展大會,提出不斷開創全市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加快網絡文化等創新發展,形成內容引領、技術驅動、平臺支撐的數字文創產業新格局。
如何引導正能量、大流量擦亮文化IP,讓重慶“出圈”?
重慶市委網信辦創新策劃推出了《網絡大V對話文化大咖》,把握互聯網傳播規律,引導有影響力的正能量網絡大V與文化藝術領域大咖跨界交流、強化互動、相互“引流”,推動文化藝術正能量贏得網絡大流量,助推文化強市建設。
不只是推介建川博物館,在第一季的直播節目中,油畫家、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和圍棋世界冠軍古力共話“美育有大用”,一經推出迅速引起廣泛關注,有網友點贊“重慶不僅是網紅城市,還有藝術寶藏,藝術氣息正在內陸開放高地逐漸綻放”。
在之后的幾期直播中,南開中學校長田祥平、國際跨界藝術家傅榆翔直播縱論“從跨界到世界”的藝術之旅,峨眉女俠凌云與重慶畫家許世虎一同“畫里畫外話功夫”,重慶市歌劇院院長(時任)、重慶交響樂團團長、重慶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演奏員劉光宇與95后漢服短視頻達人小萬姑娘展共話千年國潮。
每次“大V”與“大咖”的碰撞,都引發了收視熱潮和點贊熱評,讓重慶頻頻“破圈”。
“網絡大V對話文化大咖,打破傳統節目模式,親臨事跡現場,走近文化大咖引人入勝的生涯故事,通過網絡大V的大眾影響力,向觀眾揭示保護文化、保護歷史的一個個鮮活的時代英雄,實現精神的傳遞,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觀看完本期節目后,重慶大學博雅學院副教授萬曼璐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
《網絡大V對話文化大咖》的創新推出,通過全媒體“超級矩陣傳播”,實現“同題聚流聚民心”,是樹立改革創新意識,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賡續城市歷史文脈,不斷激發文旅新質生產力,用高質量的網絡文化欄目賦能城市發展的有益探索。
“很欣喜看到《網絡大V對話文化大咖》這樣的專題節目,在融媒體多元勃興、短視頻快捷變革的時代,這不失為一種現代傳播手段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一種新路徑。”本期節目后,作家、西南大學博物館副館長鄭勁松說。
在鄭勁松看來,不管時代怎么演變,人始終是城市文化的核心構成元素。網絡大V對話文化大咖,就是城市人與人的對話,這種自然流淌而非說教的方式,將個體的命運與國家、民族和地方的歷史、現實、生活變遷“無縫熔接”,時代氣息濃郁而真實可感。
“《網絡大V對話文化大咖》這樣輕松有趣又富有創造力的文化講述方式,更能吸引青少年,引導他們發掘更多有價值的中華歷史傳統文化,希望后續的節目能為我們描繪呈現更加立體、生動的重慶形象。”四川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林玉佳表示很期待后續能通過該節目看到更多優質文旅視聽內容,更好地了解重慶深厚的文化底蘊,領略豐富的人文景觀。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慶府。重慶孕育了巴渝文化、三峽文化、抗戰文化、革命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等厚重人文;形塑了壯美三峽、綿延巴山、逶迤武陵等醉人風景;擷英了山魂之雄、水韻之靈、歷史之厚、紅巖之魂、時尚之魅、煙火之味。
豐富的歷史和人文資源,是建設現代化新重慶的重要支撐。數據顯示,黨的二十大以來,重慶全市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得到快速復蘇。2023年,重慶文化產業、旅游業增加值均突破12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5%和13.5%。
讓歷史告訴未來,邁進新時代,文化傳承與弘揚需要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古風與新韻交融、歷史與現代相擁的新重慶,正乘勢而上建設文化強市,為現代化新重慶匯聚強大精神力量!
第1眼TV-華龍網 記者 陳雨 林楠/文 李一鳴/圖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