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渝論 | 多重賦能助山城汽車產業“超躍”前行
2024-11-12 06:00:00 來源: 華龍網
今年前三季度,重慶GDP增速為6%,增速在全國省區市排名中并列第二位。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其中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9%,拉動全市增長4.5個百分點。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今年前三季度,重慶GDP增速達到6%,在全國省區市排名中并列第二位,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規模以上工業的有力支撐。其中,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9%,拉動全市增長4.5個百分點,這一數據無疑令人振奮。探尋其強勁增長背后的力量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可謂功不可沒,在重慶經濟增長中起到了“火車頭”的作用。
毋庸置疑,汽車是拉動重慶經濟快速奔跑的“火車頭”,而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則是重慶汽車產業的“火車頭”。目前,重慶新能源汽車板塊的增長率是汽車總增長率的10倍以上,對汽車產業增長的貢獻率接近90%。從數據上看,今年1 - 9月重慶共生產汽車173.5萬輛,同比增長8%,高于全國6.1個百分點;而其中新能源汽車59.4萬輛,同比增長130.7%,高于全國99個百分點。這一組組數據就像跳動的音符,奏響了重慶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樂章。
用發展眼光為汽車產業賦能。在汽車產業面臨智能網聯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的大背景下,重慶展現出了高瞻遠矚的發展眼光。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放在“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首位,進行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這一舉措如同指揮家揮動指揮棒,引領著重慶汽車產業向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目標大步邁進。在這一進程中,重慶重點培育了300多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實現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三大系統、12大總成、56種部件的全覆蓋。這就像是構建一座宏偉的大廈,零部件企業就是堅實的基石,全方位的覆蓋確保了產業大廈的穩固,也使得產業鏈順利轉向“新賽道”,在“火車頭”帶動下收獲經濟增長的累累碩果。
產業鏈的迭代升級,為汽車產業發展增添羽翼。曾經,汽車的開發模式存在諸多弊端,以往由整車企業先出設計方案,再下訂單采購,若供應商零部件不合要求,就要更改設計,幾個來回下來,開發周期如同被拉長的橡皮筋,不斷變長,成本也如同雪球一般越滾越大,這使得企業在市場競爭的賽道上猶如背著沉重包袱的行者,難以快跑。然而,隨著產業鏈的迭代升級,這種狀況正在得到改變,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新技術的融入,使得汽車產業如虎添翼,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以長安汽車為例,1 - 10月,旗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53萬輛,同比增長超45%,10月自主新能源銷量更是超8.5萬輛,創歷史新高。長安汽車就像是一面鏡子,清晰地折射出上述產業鏈迭代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由此可見,重慶汽車產業增加值的強勁增長,是政策引導、產業轉型、企業創新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政策層面的重視與規劃,如同燈塔照亮前行的道路;產業的轉型,如同鳳凰涅槃,讓汽車產業在新的時代浪潮中重獲新生;而企業的創新,就像引擎的動力,推動著汽車產業不斷向前發展。相信在這些力量源的持續推動下,重慶汽車產業將繼續在經濟發展的高速路上風馳電掣,向著更加輝煌的未來邁進。
作者:北鳴(渝北區)
審校:楊光志
責編:楊洋
華龍網兩江評投稿郵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責任編輯: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