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重慶萬億材料產業發展 明月湖實驗室揭牌啟動
2024-11-11 16:52:32 來源: 華龍網

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董進)11月11日,明月湖實驗室(籌)(以下簡稱“實驗室”)揭牌啟動暨引進專家團隊入駐儀式在兩江新區舉行。
作為重慶聚力打造“416”科技創新布局中的四大實驗室之一,該實驗室將匯聚材料領域的國內外院士、國家級領軍人才和高水平研發團隊,以新一代顛覆性儲能材料、高性能輕量化材料、智能新材料和材料智能設計研究等方向,支撐重慶萬億材料產業發展,最終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材料科創高地、人才高地和產業化高地。
開啟材料領域萬億市場新格局
據了解,為完善具有重慶特色的實驗室體系,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支撐現代化新重慶建設,重慶市聚焦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四大科創高地建設,分別打造4個重慶實驗室。
其中,明月湖實驗室依托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院長潘復生牽頭,在兩江協同創新區建設。
實驗室創辦以來,取得了豐碩成果,引入了大數據及智能化、纖維材料、腐蝕與防護、清潔能源等領域的4個院士團隊,陸續引進海外10余名優秀青年學者,引培出10余位國家級人才。
未來,實驗室將匯聚十余名國內外院士、數十名國家級人才、百余名材料領域精英。按照“一核、兩翼、三圈、四代”建設路徑,即以核心實驗室為中心,以科研、產業為兩翼,打造網絡圈、生態圈和產業集群圈,并通過“四個一代”布局,開啟材料領域萬億市場新格局,助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
據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會同市科技局等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實驗室的支持力度,推動實驗室圍繞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領域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平臺,作為全市未來科技創新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

首次試制出安時級的鎂二次電池軟包電芯
隨著新能源汽車、手機、計算機等技術的發展,電池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鋰電池也存在資源短缺、成本高、安全性等問題。
為此,全球都在尋找新一代高效環保安全的電池,像氫燃料電池、硫系全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都進入科學家的探索目錄中。
潘復生帶領團隊攻關鎂電池的技術,他創辦的世界上最大的鎂合金研究平臺—國家鎂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多項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是國際標準、國際組織和國際刊物的負責單位。
實驗室在國際上首次試制出安時級的鎂二次電池軟包電芯,在意大利獲得了國際鎂協“未來技術獎”,目前正在向市場化推進。
此外,潘復生院士團隊還聯合寶武鎂業、重慶鎂利信等,成功試制出一體化車身鑄件和新能源車電池箱蓋等兩個鎂合金超大汽車壓鑄結構件,投影面積均大于2.2平方米,是目前世界同類產品中最大的鎂合金汽車壓鑄結構件。
上述兩款鑄件與常用的同類鋁合金鑄件相比力學性能相當,減重32%,展現出巨大的輕量化應用前景。
相比較傳統儲氫材料安全隱患大、運輸成本高、容易泄漏等缺點,鎂固態儲能具有能量儲存密度高、安全性高、成本競爭力強等優勢。
目前,實驗室與寶鋼金屬、寶武鎂業、廣東國研合作,推廣鎂基儲氫材料在氫儲運領域的大規模應用;與華電集團等合作開展“風光電氫儲一體化”“固態氫倉”示范應用。
實驗室累計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0余項,這些成果連續三年獲得國際鎂業協會“未來鎂業獎”。
在產業化方面,實驗室引進了鎂合金產業寡頭“寶鎂金屬”、電池行業巨頭“超威集團”、綠色制造先鋒“重慶宇科”等企業,引進了鎂輪轂行業先進一步式鍛造技術、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耐候絕緣粉末涂料技術等一批先進技術,為重慶材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報道:
責任編輯: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