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場圓桌會看重慶吸引外資新機遇
2024-10-23 11:26:01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本次圓桌會到此結束,期待下次相聚。”10月22日中午12點10分左右,隨著主持人話音落下,國家發展改革委與美在華跨國企業高層圓桌會——重慶站活動圓滿結束。
不過,記者注意到,參與圓桌會討論的近20名嘉賓并沒有離開,而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或分享名片,或互加微信,或頻頻握手,或繼續談論著圓桌會上意猶未盡的話題。

據了解,為增強美跨國企業對華投資合作信心,國家發展改革委自2021年起建立與美在華跨國企業高層圓桌會機制,已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舉辦9場活動,超過300家美資企業近700名高管參會,成為直接推動美國在工業、新能源等領域對華投資的重要平臺。
今年,這場圓桌會為何會在重慶舉辦?當前,外資企業在重慶發展情況如何?未來,重慶吸引外資將呈現哪些新機遇?當天,圓桌會透露不少關鍵信息。

圓桌會落地重慶的三個考量
“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圓桌會放在重慶舉辦,主要基于三個層面的考慮。”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首先,重慶開放歷史悠久、對外開放程度高,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和內陸開放綜合樞紐。
“重慶歷來是一座銳意進取、敢為人先的城市。”該負責人分析,1891年,重慶開埠,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1983年,重慶確定為全國首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的大城市,獲得直接經營進出口貿易權限,為內陸開放探路先行;2011年,首趟中歐班列在重慶團結村中心站始發,架通了聯通世界的新橋梁;2023年,重慶成為全國首個擁有“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
“可以說,這些歷史性節點,展現了重慶難能可貴的首創精神、不斷發展壯大的卓越歷程。”該負責人表示,可以預見,重慶開放的大門會越來越大,將與國內外企業共謀發展、共創未來。
其次,重慶疊加國家戰略政策紅利,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2019年2月,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為重慶重新布局與整合原有國際物流通道帶來新的契機;
2020年,《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印發,提出“支持重慶等發揮綜合優勢,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等,為重慶開發開放吹響沖鋒號;
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出臺,為成渝地區打造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作出部署。
該負責人表示,當前,重慶疊加“承啟東西、牽引南北”的區位優勢、門類齊全的產業優勢、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優勢,利好因素持續匯聚,開放型經濟前景廣闊、值得期待。
同時,重慶產業資源稟賦突出,蘊藏巨大的發展機遇。
該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重慶立足自身基礎,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以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為抓手,不斷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成為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
目前,重慶擁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先進材料正加快形成萬億級產業集群,完備的產業基礎、濃厚的創新氛圍吸引英特爾、高通、特斯拉等大批外資企業落地重慶。
該負責人認為,重慶產業轉型的生動實踐,是中國式現代化新發展、新成就的縮影,未來,中國和重慶將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廣闊合作空間和寶貴發展機遇。
外資蓬勃發展背后的重慶舉措
事實證明,外資外企作為構建開放型經濟的重要資源,正加速為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目前,重慶已累計設立外資市場主體8347家,其中世界500強的企業319家,加快建設高質量外資集聚地。”圓桌會上,市商務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葉力娜透露,今年1-9月,重慶新設外資企業277家,同比增長13.5%;實際使用外資6.94億美元,同比增長62%,外資招商取得實效,增速保持全國領先。
其中,美國作為重慶重要外貿伙伴,今年1-8月,重慶與美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近500億元,現有美資企業176家,僅2023年一年,來渝投資的美資企業就達到22家,累計在渝投資總額超過了30億美元,涉及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等。
比如,在汽車產業領域,美國福特汽車與長安集團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在渝設立了3個整車工廠、1個發動機工廠和1個變速器工廠,形成了整車100萬臺、發動機80萬臺、變速器104萬臺的年產能規模。

亮眼的成績背后,是重慶吸引外資的堅定決心和扎實舉措。
比如,近年來,重慶深入實施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享受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達45條,對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享受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達45條,對符合條件的進口自用設備免征關稅。
此外,重慶不斷完善外商投資全流程服務體系,健全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協調機制,完善市領導定點聯系外資企業項目機制,定期召開外資企業圓桌會;持續優化重點外資項目跟蹤服務機制,實行企服專員“一對一”貼心服務,抓好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公平競爭、市場準入等工作,切實保障重點企業項目用地、用能、用工和融資等發展要素。
同時,重慶還以制度創新為外資外企發展創造最適宜的環境,積極爭取納入全國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和增值電信業務開放試點,鼓勵和支持境外股權基金投資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吸引世界各地的企業把重慶作為全球化經營的重要基地。
外企著力探尋重慶機遇
緊跟時代浪潮,未來,重慶哪些領域是外企拓展合作的主要方向?圓桌會也釋放出明確的信號。

“當前,重慶在國際貿易、跨境電商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我們希望能夠借助美資企業的全球網絡和人才優勢,為重慶的優勢企業‘走出去’提供解決方案。”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張莉沛表示,未來,希望能夠和重慶在跨境貿易、電商貿易方面保持更多溝通,和重慶在綠色低碳開展政企座談和合作,促使企業在重慶落地更多項目,一起分享低碳發展紅利。

事實上,除了美中貿易委員會關注重慶綠色低碳發展,埃克森美孚中國區主席譚然恪也對此非常感興趣,“我認為,重慶乃至西部地區有很大的合作潛力,我們可以在這里開發更多重要客戶,特別是在塑料回收層面形成合作,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

同時,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也十分關注這個領域,“能源基金會昨天下午和重慶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我對與重慶的合作充滿期待,今年已經初步安排了280萬美元技術援助的贈款項目,此后幾年我們將籌集1500萬美元贈款,助力重慶綠色低碳轉型。”
除了綠色低碳,重慶制造業轉型升級也是外企聚焦的重點。

比如,福特汽車中國區政府事務副總裁向小芳就表示,依托重慶長安福特生產制造基地,福特汽車正積極應對市場新變化,與在華伙伴共同合作開發適合中國市場的新能源產品,加速電氣化轉型。

嘉吉中國區副總裁劉暢更關注重慶食品和農產品加工業,“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在重慶的‘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中,5000億的支柱產業就包括食品和農產品加工業,這為我們投資布局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而作為在傳感器、儀器儀表、自動化方面的全球領軍企業,霍尼韋爾更關注重慶工業技術的轉型升級。“我們長期關注重慶,多年參與重慶市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會議,為重慶發展建言獻策。”霍尼韋爾中國區副總裁王甦表示,“2007年,我們在重慶設立霍尼韋爾中國高科技有限公司,是霍尼韋爾旗下全球工程服務中心之一,將持續為國內外客戶提供高端工業技術和工程服務。”
責任編輯:李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