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重慶持續三方面發力
2024-09-14 21:52:58 來源: 華龍網

9月14日,中共重慶市委六屆六次全會精神解讀新聞發布會在渝州賓館舉行。
重慶作為長江上游最大的臨江城市,在通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打造標志性成果,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方面有哪些規劃?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喻顯鑌就此答記者問。
喻顯鑌表示,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重慶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次到重慶視察,都明確要求重慶要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已經連續7年保持II類,持續兌現“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政治承諾。
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需要保持定力、久久為功。全會聚焦“聚力打造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標志性成果,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部署了全市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和主要舉措,主要包括3個方面:
堅持高水平保護,完善生態文明管理體制。《實施意見》體現了“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首先是源頭嚴防。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優化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規劃許可和執法全鏈條閉環治理機制,“一單元一策略”編制差異化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系。其次是過程嚴管。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構建環境信用監管體系,深化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健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制度,迭代“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清單”閉環管控機制。第三是后果嚴懲。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考核監督制度,建立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長效機制,深化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通過這些改革,不斷強化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制度約束和法治保障。
堅持高效能治理,打造全市域整體大美支撐體系。《實施意見》堅持系統思維、全域統籌,提升超大城市生態環境治理效能。一要構建大美空間。優化山城江城國際大都市風貌,構建山城公園體系,建立美麗都市、美麗縣城、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建設體系。二要夯實大美本底。開展美麗重慶建設進程評估、成效評價,完善以治水治氣為牽引的“九治”污染防治攻堅體系,開展城鄉黑臭水體清零行動,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全域建設“無廢城市”,增強市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三要提升大美成色。健全生態保護修復制度,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健全長江“十年禁漁”和三峽庫區危巖地災防治長效機制。通過這些改革,整體構建巴山渝水大美格局,彰顯山環水繞、江峽相擁的美麗重慶的獨特魅力。
堅持高質量發展,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實施意見》將綠色低碳轉型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第一,調整結構。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健全節能降碳增效體系、優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機制,完善能源消納和調控措施。第二,政策激勵。建立綠色稅收調節激勵機制,健全階梯電價、水價、氣價定價制度,深入推進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第三,市場化配置資源環境要素。完善“碳惠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推動碳排放權、排污權、用水權等生態資源權益交易,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通過這些改革,加快推動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市域范例。
華龍網 陳雨 唐雨/文
相關專題:
責任編輯: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