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重慶部署七個方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4-09-14 21:00:01 來源: 華龍網

9月14日,中共重慶市委六屆六次全會精神解讀新聞發布會在渝州賓館舉行。
市委六屆六次全會明確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重慶將如何推動該部署落實?市經濟信息委黨組書記、主任王志杰對此進行回答。
王志杰表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牽引、傳導、帶動作用。全會意見稿從“聚力打造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標志性成果,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活力”和“聚力打造健全經濟高質量發展體系標志性成果,建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兩個部分部署了七個方面改革:
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緊扣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推進戰略性重組,全面推進各類國企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鞏固拓展“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性成果,推動園區開發區運營公司市場化轉型,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創新國企監管機制,健全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建立國有企業推進科技創新和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全覆蓋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國有資產盤活機制。
打造內陸地區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新高地。完善支持民間投資機制,完善民營企業服務體系,建立規范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完善民營企業要素保障政策。健全民營經濟法治保障,出臺重慶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深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修訂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加快構建覆蓋5類主體信用評價的社會信用體系,構建“高效辦成一件事”政務服務新體系。
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夯實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修訂重慶市公平競爭審查辦法,完善企業退出制度,建立統一規范、信息共享的招標投標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完善規范不當招商引資行為長效機制。完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加快培育內需體系,完善促進消費政策措施。
完善國家重大戰略落實機制。健全聯動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機制,勇當西部大開發“領頭雁”;健全“疆電入渝”“疆算入渝”等合作機制。完善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健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協同機制,深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機制,深化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完善國家戰略腹地重大任務承接機制。
完善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體制機制。健全“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發展機制,完善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擴鏈激勵機制,建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上線“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等數字化場景,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建立未來產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完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政策。健全新質生產力發展體制,健全“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持續鞏固拓展工業發展良好態勢。到2027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邁上4萬億臺階,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8%,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6%,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超過60%,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0%。構建現代服務業發展體系,完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政策,培育消費新模式。完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培育機制,促進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
深入推進財政預算改革。提高財政資金績效,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健全集中財力辦大事機制。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優化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建立促進高質量發展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制。處理好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關系,更多運用市場機制提高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效能。健全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體制機制。推進政府采購監管能力現代化改革。
健全西部金融中心建設體制機制。加快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建設,完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機構品牌領軍企業引育機制,持續實施企業上市“千里馬”行動。創新金融服務體系,拓展金融業務應用場景。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提升普惠金融服務實效,大力發展養老金融。
王志杰表示,全會關于“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部署,充分體現了重慶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引領西部服務國家大局的使命擔當。
華龍網 唐雨 陳雨/文
責任編輯: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