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土” 做精“特” 打通“融” 重慶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2024-08-22 06:51:14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聽新聞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重慶多山,山地丘陵面積占比九成多,大規模發展農業受到了一定限制。但與此同時,大山大江也饋贈了重慶豐富的物種資源、多樣的立體氣候、良好的生態環境,在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鄉村產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做深“土特產”文章,成為重慶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
立足資源優勢謀劃生態產業
8月21日正午,一輛滿載山泉水的貨車從開州區滿月鎮甘泉村印象甘泉山泉水廠駛出,目的地是城區某桶裝水供應點。
“要是按現在進度,今年村集體收入要翻番。”甘泉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李德祥在心里默了一下賬本,笑了。
甘泉村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從海拔1800米的高山無人區流淌而下的山泉水質優良,由此得名“甘泉”。于是,該村在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就地取“水”,建立桶裝水廠,發展“水經濟”讓集體經濟“活”起來。去年,甘泉村共銷售20萬桶礦泉水,村集體收入160萬元。
這是我市依山就勢發展生態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從涪陵榨菜到奉節臍橙,從巫山脆李到潼南檸檬,我市深挖“土”的優勢,利用氣候立體、生態優良等自然條件,培育出一大批“生態寶貝”,一家家龍頭企業飛速成長。
近年來,依托三峽庫區中藥材特色資源優勢,重慶三峽云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村集體、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建立“公司+基地+村集體+種植大戶”模式,建設中藥材核心基地2.5萬畝,年產中藥材6000噸,產值1.8億元,帶動村集體經濟組織18個,農戶2.4萬戶,戶均增收4800元,走出了一條中藥材產業同農民增收雙贏新路。
重慶鳴創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洪則結合我市“巴掌田”“雞窩地”的實際,通過建立“公司+村集體+農戶”利益鏈接模式,探索破解“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問題。如今,該公司已為20多個村集體、3000多個種植戶等提供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為確保我市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文章,去年我市聚焦“3+6+X”農業產業集群,在38個區縣優選培育64個鄉村“一主兩輔”生態特色產業,并成功創建榮昌豬、三峽柑橘、脆李等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9個、產業強鎮39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2個,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效銜接。
去年,我市生態特色產業綜合產值5200億元、增長5.2%。
延長產業鏈打造新業態
炎炎夏日,位于潼南區的重慶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檬泰生物”)檸檬加工車間里,一顆顆檸檬鮮果經過洗果、冷磨、榨汁、精油提取、黃酮提取等工序后,蛻變成檸檬精油、檸檬烯、檸檬汁、果膠等高附加值產品。
潼南是世界三大頂級檸檬產地之一,檸檬種植面積達32萬畝,年產鮮果28萬噸。然而,檸檬鮮果市場價格波動大,價格高的時候可賣到每斤10元,而市場行情低迷時每斤僅能賣幾角錢。
有效規避市場風險,檸檬深加工成為潼南的“解法”。檬泰生物研發部相關負責人劉雁成說,近年來政企間的合作不斷加強,在政府牽線搭橋下,企業從種植大戶手中收購檸檬鮮果,并加工成各類檸檬產品,以此提升檸檬附加值,實現了對檸檬的“吃干榨盡”,讓小小的檸檬果身價倍增。
同樣嘗到深加工甜頭的,還有涪陵榨菜集團。
“生產的都是最近賣得很火的脆口榨菜,有發國內的,也有發歐美的、東南亞的。為滿足市場供應,工人們都是兩班倒,每天要生產加工幾十噸榨菜。”涪陵榨菜集團總經理趙平說,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涪陵榨菜的訂單和銷售成績單,均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
潼南檸檬、涪陵榨菜的推陳出新,是我市大力發展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
為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去年按照我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部署,重點打造食品及農產品加工五千億級支柱產業集群目標。同時,出臺“黃金10條”“金融10條”等支持政策,培育100家領軍企業、100家成長型企業和100家服務保障型企業,組建了重慶江大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研究院、重慶市農產品加工業技術創新聯盟等,構建起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四梁八柱”。
此外,為推動全市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今年初我市又提出培育打造梅見青梅酒、天友百特牛奶等8大“爆品”。
通過一系列措施,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食品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819.8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在全市三大主導產業和三大支柱產業中列第二,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下一步,我市將深入實施“頭羊計劃”,統籌抓好經營主體、平臺載體、原料保障、品牌打造、食品安全等關鍵環節,迭代完善政策舉措,力爭今年我市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10%以上。
以農文旅融合賦能鄉村產業
盛夏時節,重慶熙溪地農業有限公司1000多畝蔬菜公園,人來人往,有采摘果蔬的游客,有前來收購蔬菜的販子……看到生意火爆,公司總經理楊光燕一臉欣慰。
2008年,為了照顧家人,在廣東打工的楊光燕回到位于涪陵區龍潭鎮的老家。后來,在朋友的建議下,她參加了政府組織的電商培訓,成了一位電商主播。2022年,看到村民辛苦種出的蔬菜賺不到錢,楊光燕靈機一動,決定帶領當地200多位村民抱團打造集品質果蔬種植、休閑采摘、觀光旅游于一體的“菜臻多”蔬菜公園。
目前,蔬菜公園有西紅柿、絲瓜等20多個品種,其中12種蔬菜通過綠色認證。通過“公司+合作社”模式,精品果蔬每公斤零售價達53.6元,且供不應求。僅去年,“菜臻多”蔬菜公園的果蔬銷售額就達3000多萬元。
農文旅融合,可為傳統產業賦能。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認為,做好鄉村產業,必須堅持以農為基、以文為魂、以旅為脈,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生態特色產業的附加值。
武隆區雙河鎮木根村通過“蔬菜+”,打造了蔬菜親子研學、采摘游、私人定制等業態,讓木根村從一個高山蔬菜村變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如今,木根村90%的村民辦起了農家樂或民宿,一年接待游客4萬余人次,人均增收約5000元。
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除了農文旅融合“加持”外,還必須加強產品研發設計、包裝設計、品牌設計,抓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建設,打造一批市場知名度高、溢價能力強的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
截至目前,我市持續打造“巴味渝珍”“三峽柑橘”龍頭品牌,培優做強涪陵榨菜百億級和奉節臍橙、潼南檸檬、忠縣忠橙、巫山脆李、榮昌豬等產值10億級以上的重點品牌。同時,支持打造“酉陽800”等新興品牌,擦亮“高山生態有機”農產品名片,升級一批“老字號”“原字號”品牌,構建區域公用品牌、特色品牌、企業品牌體系等,進一步提升了鄉村產業的附加值和美譽度。
數說重慶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二〇二三年
■我市聚焦“3+6+X”農業產業集群,在38個區縣優選培育64個鄉村“一主兩輔”生態特色產業,成功創建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9個、產業強鎮39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2個
■我市生態特色產業綜合產值5200億元、增長5.2%
今年上半年
■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8%,脫貧群眾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2.5%
■全市規上食品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819.8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在全市三大主導產業和三大支柱產業中列第二
■力爭今年我市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10%以上
資料來源:市農業農村委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趙偉平 實習生 吳金鍇
責任編輯:張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