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對話引專家景區坐診 城口東安鎮“雙網格”創新基層智治
2024-08-20 20:03:09 來源: 華龍網 聽新聞
在城口縣東安鎮,蹲群成了黨委書記每天工作的一部分。
“網格群就是前哨,我每天蹲在群里,線上發現問題,線下第一時間著手解決,更快更高效。”東安鎮黨委書記賀書遜翻動群里的信息說道。
近日,華龍網記者走進地處渝川陜三省(市)交匯處的城口,探究其如何用“雙網格”聯動賦能基層社會治理。
因為地廣人稀,縣域內社會結構復雜,群眾反映問題渠道窄、體驗感差,城口縣基層治理天生存在“短板弱項”,但在今年,隨著構建線上線下“雙網格”聯動化解風險機制改革納入全市“加快實施一批”重點改革項目,城口縣也緊跟步伐,有效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而作為全境地處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東安鎮,是城口“雙網格”創新賦能基層智治的一面鏡子。這里不僅有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群、互幫群,還有結合自身特點的旅游群。
群里每天冒出鮮活的信息,都是火熱生活的真實寫照。
服務游客有態度
一條對話引來專家景區坐診
東安鎮有個天賜的寶貝,那是大自然刀劈斧削打造的亢家寨景區。
這里山巒疊嶂,峽谷幽深,山峰俊秀,素有“小張家界”之稱,夏季平均25℃左右,吸引著重慶、陜西、四川等地的大量游客。近日,在亢谷度假區,一場游客代表座談會在熱烈的討論氛圍中展開。

“早上還沒起床,中午要午睡,流動攤販一直在用喇叭大聲叫賣,嚴重影響了游客休息。”來自云陽的游客代表周安全連續兩年和家人選擇在亢谷度假區避暑。他反映的問題也是眾多長住游客的心病。
此前,東安鎮就意識到要盡快優化亢谷度假區旅行體驗。對于周安全反饋的問題,東安鎮立即聯動縣旅游景區服務中心以及公安部門作出響應,規定流動攤販每天可以叫賣的時間并協調交警執法,既保障游客體驗,也兼顧了攤販的利益。此外,諸如車輛占道停放問題,也得到了快速解決。
發展旅游業,如何留住游客是關鍵。東安鎮推廣“雙網格”聯動機制,創新性地選出部分游客代表組建“中國亢谷游客之家聯絡群”。游客有啥需求,第一時間得到反饋。
“這幾天氣溫有點低,有老人和娃兒感冒了,不曉得是不是流感,能派人來看一下嗎?”8月7日,“中國亢谷游客之家聯絡群”里一條對話,引起了網格員的注意。
隨即,網格員將游客反映的問題立即反映給東安鎮衛生院。衛生院醫生立即趕到現場核實,排除流感可能性,并及時協調縣內部分專家和山東臨沂市支醫醫生在8月12—30日分批次到亢谷坐診。


賀書遜告訴華龍網記者,東安鎮還引導來自萬開云板塊、陜西安康板塊、四川達州板塊游客分別建立游客群,做好游客訴求的收集和辦理,對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線下核實、處置,線上第一時間回應關切。
“雙網格”拓群,搭建起政府與游客之間溝通的橋梁,也打通了“雙向奔赴”的通道。現在,游客也在群內發布自己的旅游視頻,成為推廣東安鎮旅游的“自來水”。
災害預警有速度
一個機制從源頭上降低風險
“命大哦,差兩米進大坑了。”
警醒的話語加上實拍圖和視頻,“連續大雨導致S301青龍峽迷彩河部分路基被完全沖毀”的消息迅速在東安鎮里傳開了。
東安鎮除及時應對游客訴求,“雙網格”另一硬性需求就是地質災害預警。
城口縣地處渝川陜三省(市)交匯處,山高坡陡溝深,地質結構復雜,是全市地質災害高發易發區縣之一。截至2024年5月,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466處,威脅群眾3051戶14418人。
為靈活應對風險,東安鎮成立“東安鎮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群”,由村民擔任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構建了一個完善的應對地質災害的機制。
7月10日,因晚間連續強降雨,在網格群中發布預警信息后,東安鎮鎮村干部和網格員、地災監測員第一時間帶隊到仁河社區地災點查看地災點情況是否存在險情,并到地災點附近的每一戶群眾家中動員群眾第一時間撤離地災點,避免重大事故發生。

今年4月,群測群防員張興瓊就在一次常規告警測試時,發現自己負責的地災點的告警設備出現故障,第一時間在群中匯報,技術人員隨后到現場修復了設備。
此外,在日常巡查中,一旦發現地質災害的跡象,地災群測群防員將第一時間在工作群內匯報,再由網格員在網格群中發布預警信息。
線上預警,線下疏散。東安鎮雙線聯通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東安鎮黨委副書記涂來表示,“東安鎮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利用網格群、地災群測群防員群及時發布氣象預警信息和防災救災知識,積極防范汛期重大事故發生。”
鄰里互助有溫度
一個群半年發400條互幫消息
“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在東安鎮大大小小的網格群里被充分地印證。
東安鎮面積廣,且處于省、區縣交界處,村民居住分散,大多數村距離場鎮車程較遠。網格群建立后為村民搭建互幫互助的平臺,村民在群里常態化發布快遞幫帶、農產品銷售、游客推送、順風車等信息,自發形成大小事務互幫互助的氛圍。

8月8日,興隆村羅文在村鄉村振興服務工作群里發消息,提醒村民朋友可以友情從東安場鎮帶快遞回興隆村。而在德安村網格群聯結的“德安互幫群”,半年時間已發布快遞、物品幫帶、順風車拉人、農家樂相互推送游客等信息400余條。
“村民們通過‘互幫群’互幫互助的行為,不僅使村民間的關系更加團結、和諧,也方便了我們的基層治理。”涂來說道。
賀揚奎是東安鎮有名的“草根電商”,他的九娃哥生態采摘園自2019年成立起,就一直在抖音、微信朋友圈等平臺上宣傳推廣。今年,通過在圈群發布水果和臘肉銷售信息,已銷售水果5000斤左右,銷售額3萬元以上;銷售臘肉2000余斤,銷售額10萬元以上。

“網格群里有很多大巴山森林人家(農家樂)的老板,他們看到我發布的采摘園銷售信息后,就會推薦自己家的顧客來我這里采摘采購。十幾天前,付裕農家樂的老板就帶游客來我這里摘了桃子。”賀揚奎對華龍網記者說。
在東安鎮,“雙網格”機制如紐帶般將線上與線下緊密相連,匯聚起群眾的智慧與力量,推動著基層治理朝著更高效、更溫暖的方向發展。
下一步,東安鎮將繼續堅持群眾在哪里,服務就延伸到哪里的基層治理理念,深入構建線上線下“雙網格”聯動化解風險機制改革,走深走實網上群眾路線,更好服務民生、解決群眾訴求,為新時代基層治理探索經驗。
華龍網首席記者 李鳳蘭 實習生 孫億楠
責任編輯: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