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鄰地區合作共建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行遠自邇
核心提示
上個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七次會議座談會在璧山召開。會議提出,要把成渝中部崛起作為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重慶西擴、成都東進,為兩省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拓展新空間。
7月4日,資陽大足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召開。持續深化“資足常樂”文旅品牌,助力成渝中部崛起,在與會者中進一步形成廣泛共識。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題中之義,而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又是重要抓手。從“資足常樂”到“七星攬月”,再到“廣安-合川文旅融合展示區”……近年來,川渝文旅跨省組合頻頻“出圈”,成為文旅流量擔當,也見證著具有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正蹄疾步穩、行遠自邇。
“資足常樂”攜手助力中部崛起
“川渝地區石窟寺(含摩崖造像)數量超過全國其他省份總和,是世界石窟藝術的豐碑,集中參觀后感覺很連貫、很震撼。”近日,來自北京的張女士陪兒子畢業旅行。他們先乘飛機到重慶,再租車開啟了3天川渝石刻之旅,先后參觀了大足石刻、安岳石刻等。
“這條川渝石窟石刻藝術主題游精品路線,不僅石刻資源豐富,還一脈相承、各具特色,非常好地滿足了我們研學游的需求。”張女士獲得感滿滿地說。
事實上,一脈相承的石刻文化,讓大足與資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翻開地圖,兩地既是成渝中部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分別納入重慶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腹地和重要支撐。
回顧歷史,大足與資陽是古蜀州—普州—昌州—渝州一帶經貿中心,是唐宋官道、成渝古驛道的陸路要沖,經濟人文往來頻繁。其中,形成于秦漢、鼎盛于唐宋時期的小川東道,橫跨資陽和大足,是當時往來成渝兩地的最快通道。
2020年4月,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背景下,大足區黨政代表團到資陽市考察交流,雙方共同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共建資陽大足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這是兩地第一次正式“牽手”,也讓“資足常樂”文旅組合正式“出道”。
兩地聯合挖掘川渝石窟寺價值內涵,共同建設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打造中國南方石窟寺保護利用高地;聯動舉辦一個論壇——石窟寺保護國際高峰論壇,吹響相關國際知名機構和行業精英“集結號”,提升川渝石窟的國際影響力;共建石刻文創園,創建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園區,讓散落在民間的工匠聚集發光;策劃系列活動,共同打響“資足常樂”文旅IP。
“今年以來,我們積極落實‘2+6+N’會商機制,形成大足—安岳共推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合作備忘錄,并印發了《“資足常樂”品牌培育方案》,積極開展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推進《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重慶片區)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等。”大足區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稱。
不僅如此,大足還推動了“美石美刻”文化遺產廊道S106(重慶境)打造。其中,大足境內涉及長度約12公里,目前配套景觀綠化完成約8公里;“資足常樂”鄉村漫游廊道大足高忠路,大足境內涉及長度約5公里,已完成設計等前期工作;啟動大足文旅環線方案編制,策劃S106(重慶段)、高忠路(大足段)路域景觀廊道等,兩地“快進慢游”旅游交通網絡正加快成形。
兩地還聯合推出石刻藝術文化旅游直通線及主題旅游商品20余種,并聯合舉辦了“資陽大足石刻藝術展”等3場展覽、舉辦“資足常樂”資陽大足原創歌曲展演4場等。
大足區還大力推進大足石刻文創園建設,加大成渝兩地石雕石材企業招引聚集力度,推進西部石雕石材產業園煌洋石材、煒立石材、茂盛石材等64家企業裝修入駐;對接中國珠寶協會資源,在京開辦“大足美學”專場論壇,引入國大師王鵬以及珠寶設計師團隊成立“大足美學珠寶文創設計中心”,舉辦“大足美學”珠寶設計大賽,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共建珠寶人才基地;全力推進大足石刻數字文化產業園建設等。
接下來,兩地將持續共推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聯合深入開展南方潮濕地區石質文物防風化、防水害及危巖體預防性保護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持續共建文旅基礎設施網絡,開工建設成渝高速擴能改造(大足段)、渝蓉高速大足石刻服務區等;持續共塑區域文化旅游精品,加快推進寶頂山景區保護提升工程,建設大足石刻研學活動國際交流中心、寶頂學堂、寶頂書院等重點項目,唱響“資足常樂”品牌;持續共促“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大足石刻文創園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持續共創文旅發展保障機制,聯合建立文旅人才智庫,強化互派干部交流任職等,扎實推動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取得升級版成果,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七星攬月”拓展文化旅游新業態
7月7日,梁平區舉行雙桂田園景區開園儀式,開啟文旅產業發展又一嶄新篇章。
雙桂田園景區按照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準打造,以展示梁平田園風光、提供康養服務、發展特色預制菜素食產品為主,打造了雙桂田園、桂香天地、數谷農場等景點,既有田園風光、更富文化底蘊。
近年來,梁平區以建設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為契機,堅持把旅游產業化作為踐行“兩山”論的重要抓手,深入實施“旅游+”“+旅游”融合發展戰略,注重“品牌引領、活動賦能、融合發展、區域聯動”,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康養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撐。
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是川渝合作共建的又一個大平臺,其規劃范圍為重慶市梁平區、長壽區、墊江縣和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及達州市達川區、大竹縣、開江縣內的明月山山脈及兩側毗鄰平壩區域,面積約7200平方公里,被稱為“七星攬月”組合。
近年來,明月山七區縣圍繞渝東北川東北地區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功能作用,攜手謀劃打造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建設走深走實:
積極主動作為、搶抓機遇,推動文旅協同發展走深走實。拓展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平臺,共同印發實施發展規劃,制定示范帶2023年重點任務清單,簽訂《示范帶平安法治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發起成立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文化旅游聯盟等;舉辦明月山生態旅游文化節,以節搭臺、以節會友,凝聚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川渝毗鄰區縣共建共享、協同發展共識。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巴蜀文化遺產“活起來”。加強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積極培育申報非遺項目、建設非遺基地、開展非遺研學活動,做大做強非遺資源;加強文藝創作,讓文藝精品不斷涌現,《梁山燈戲進校園,讓“藝苑奇葩”再放時代光芒》獲評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全國典型案例;加強文物保護,持續推進赤牛城遺址考古發掘、巖耳寺、成萬古驛道(梁平段)佛耳巖段等文物單位保護利用項目建設。
強化項目牽引、品牌創建,推動文旅產品供給提質增效。深化重點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有機整合雙桂堂、滑石古寨、數谷農場、桂香天地毗鄰優質旅游資源,加快實施雙桂田園景區康養項目;大力推進優勢旅游品牌創建,形成了旅游度假區、A級景區、鄉村旅游點互為支撐的旅游產品體系等。
未來,“七星攬月”組合將以生態旅游為切入點,共同編制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文旅發展規劃、區域內重大項目規劃,共同打造明月山精品民宿群、明月山森林康養示范帶,聯合培育區域旅游品牌,完善公共服務合作機制等,不斷拓展文旅新項目、新業態、新體驗。
“廣安-合川”致力打造川渝黃金旅游線
今年4月,合川·廣安首屆“南溪河綠色經濟示范帶”浪漫旅游季活動啟動儀式在合川區燕窩鎮紅豆村舉行,以南溪河綠色經濟示范帶為紐帶,促進兩市文旅產業合作,共同打造川渝“黃金旅游線”。
南溪河是嘉陵江左岸一級支流,是川渝跨界河流,干流全長66千米,其中流經合川與武勝左右岸交叉岸線約34千米。近年來,合川區與廣安市充分挖掘南溪河沿岸旅游資源,提出“3+X”的鄉村旅游發展思路,發展集水果采摘、休閑娛樂、康養觀光、農耕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業。
啟動儀式上,廣安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與合川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簽訂《廣安市合川區2023年文旅重點合作事項備忘錄》,雙方在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謀巴蜀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傳承、聯合開展宣傳推廣、加強文化藝術交流、共同營造良好文化旅游市場環境等方面達成合作共識。
這是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的又一個典型案例。
今年來,廣安市堅定實施“同城融圈”發展戰略,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任務納入市級戰略部署,制定《推動文化旅游協同發展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2023年責任清單》,涉及產業發展、文化遺產、宣傳推廣等6類10項重點任務;與合川簽訂《廣安市合川區2023年文旅重點合作事項備忘錄》,明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謀巴蜀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傳承等5類9項重點任務;圍繞嘉陵江旅游風景道建設,實施百里油菜、萬戶桃李等項目,打造“百里畫廊”觀景帶,建成中心應龍島、“小鳥的天堂”露營基地等6個風景道節點,開通運營“光明之星”游輪,嘉陵江開啟水上游時代等。
合川區也是“雙向奔赴”,充分挖掘獨特的山水顏值和人文氣質,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規劃編制為契機,“釣魚城大遺址保護展示項目”成功進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十大重點項目;“三江游”項目推出“釣魚城”號游船、豪華游艇、水上巴士、帆船、快艇、皮劃艇、電動船,陸續開通城區觀光航線、淶灘航線、鹽井航線、草街航線,水上旅游的影響力持續擴大。
依托川渝(合遂南廣)區域旅游合作聯盟、嘉陵江國際文化旅游產業聯盟,合川區進一步強化與廣安、南充、遂寧、廣元、長壽、潼南等川渝區市區的文旅交流合作,分別簽訂了文旅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聯席會議、文旅活動、宣傳營銷等多項交流合作常態機制,共同推進城市之間文化旅游“資源共享、節會共襄、品牌共建、線路互聯、市場互動、經濟互通”。
把合川、遂寧、南充、廣安、廣元、潼南等地的龍頭景區按軍事旅游、紅色旅游、民俗文化、山水風光、鄉村體驗五大主題15條精品旅游線路;與川渝毗鄰地區縣市共同謀劃對外形象宣傳活動,策劃“川渝旅游景區CP組團出道”“合遂南廣精品旅游線路出爐”等微博、微信10余條,發揮外宣集群效應等。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廣聯盟組織架構,按區域、景區、協會、產業、節會、非遺等不同層面、不同類別設置多個子聯盟,推動聯盟合作事宜走深走實;深入開展巴蜀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利用,串聯‘蜀中八柱’,形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品牌等。”合川區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稱。
從“資足常樂”到“七星攬月”,再到“廣安-合川文旅融合展示區”……川渝合作推動巴蜀文旅產品供給不斷豐富,有效激發了文旅活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成效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