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色网站-免费视频www-免费视频爱爱太爽了-免费视频黄-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播放-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川渝文旅:從競爭走向競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將打造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亮點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7月5日,在重慶三峽之巔和四川達古冰川,一場跨越千里的“極限音樂會”刷屏網絡,“藝”驚四座。

川渝文旅:從競爭走向競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將打造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亮點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2023-07-11

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

川渝文旅:從競爭走向競合
                    </p>
                    <p>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將打造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亮點1
長江上游生態文化旅游帶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三帶”之一。圖為奉節縣三峽之巔景區風光。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川渝文旅:從競爭走向競合
                    </p>
                    <p>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將打造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亮點2
今年的西旅會上,四川館吸引了大量觀眾觀展。(重慶日報資料圖片)

數讀巴蜀文旅走廊“寶貝”>>>

8項世界遺產

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7個國家一級博物館

14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個世界地質公園

12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25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

5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重慶以“1+10+N”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今年以來,重慶按照“1+10+N”的工作思路,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向縱深推進:

1

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作為我市文化和旅游行業的“一號工程”、工作總抓手

10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工程十項行動計劃——

●培育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行動計劃

●文旅賦能鄉村振興行動計劃

●智慧文旅建設行動計劃

●文化藝術創新發展行動計劃

●公共服務提質增效行動計劃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行動計劃

●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文化交流與宣傳推廣行動計劃

●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發展行動計劃

●文化旅游保障能力提升行動計劃

N

初步制定了130多項任務清單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7月5日,在重慶三峽之巔和四川達古冰川,一場跨越千里的“極限音樂會”刷屏網絡,“藝”驚四座。

何捷、陳萬等知名音樂家采用雙向高清直播連線的方式,將《長江之歌》《我們巴蜀男兒漢》《早發白帝城》等經典樂曲的音符,“化”作川渝自然美、生態美、人文美、藝術美,呈現在億萬觀眾眼前,不僅探索了“文旅+演藝”融合發展路徑,更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提供了新思路。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旅是一道必答題。

3年來,川渝兩地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引領下,簽訂各層級合作協議100多份,成立聯盟近30個。尤其是今年以來,兩地加速推進14個重大在建文旅項目,完成投資超23.5億元。“寬洪大量”“資足常樂”“七星攬月”“美石美刻”等一批川渝文旅組合高頻互動,讓游客應接不暇,令業界心生艷羨。

不過,文旅資源呈線性分布,大尺度、跨區域,“一體化發展與差異化競爭”“點狀聚集與板塊割裂”“行政壁壘與協同發展”等跨區域共建文旅走廊的全國乃至全球共性問題,仍需破解。

那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如何破壁克壘取得新突破?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做了調查。

快旅慢游 川渝年互訪游客超1億人次

放眼全球,跨區域建設文旅走廊并非新課題,美國66號公路、藍嶺風景道,歐洲環阿爾卑斯山旅游帶等,都是經典案例。

“文旅走廊一般指擁有特殊文旅資源集合的線性景觀,通過資源整合,可釋放‘1+1>2’的正協同效應,是近年來國內外業界學術研究的熱點和區域經濟實踐的亮點。”重慶交通大學旅游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張玉蓉認為,構建“快旅慢游”綜合交旅融合運輸體系,是走廊建設成敗的關鍵。

近年來,川渝兩地在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中,旅游交通是重要發力點——

陸上,路網更密、距離更短。鄭渝高鐵已通車運營,川渝兩地與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地區時空距離大幅縮短;成渝中線高鐵正加快建設,建成后成渝“雙核”可實現50分鐘通達;渝昆高鐵(重慶段)、成達萬高鐵等項目正加快建設;川渝省際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達20條。

水上,航道更暢通、航運能級更高。除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等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外,川渝還加快推進涪江雙江航電樞紐等航運項目建設,以長江、嘉陵江、烏江“一干兩支”國家高等級航道為骨架的航道體系初步成型。

空中,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加快形成。四川達州機場已正式通航,重慶江北機場改擴建、四川樂山機場等項目正加快建設。

“翻開川渝旅游地圖,一張日益密集的互聯互通網絡正在‘編織’成形,把川渝兩地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時空距離迅速拉近。”市文旅委副主任秦定波稱。

“我上午逛完成都春熙路,晚上就到重慶看夜景了。”7月9日晚,在南山一棵樹觀景平臺看風景的成都游客張馨月對此深有體會。

當天,她乘坐成渝高鐵“復興號”列車,僅用1小時2分便從成都直達重慶,并且用“鐵路e卡通”實現了高鐵“公交化”,無須購票,刷二代身份證或掃e卡通乘車碼即走。

川渝兩地軌道上的“同城生活”還不僅如此。乘坐地鐵時,張馨月掏出手機,打開“天府通”App輕輕一點,天府通乘車碼“一秒變碼”重慶公共交通乘車碼,輕松實現了“雙圈聯動”下軌道交通的無縫換乘。

“現在去四川旅游就像同城游一樣便捷。”前不久去逛第八屆中國西部旅游產業博覽會(簡稱西旅會)的重慶市民,有同樣的獲得感。

作為此次西旅會的主賓省,四川攜成都、自貢等16個市州參展,呈現了四川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以來的新成果、新亮點、新業態,吸引了“里三層外三層”的觀眾。

“以前逛展會不敢大量囤票,主要擔心囤了票若沒能成行,反而浪費。現在川渝兩地往來如此方便,一個周末就可耍得舒舒服服,所以我這次一口氣就訂了成都多個游樂園的票,打算暑假帶兒子去逐一打卡。”家住渝北區冉家壩的市民羅艷秋說。

“隨著川渝兩地‘快旅慢游’交通體系的構建,兩地已互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每年互訪游客超過1億人次,為兩地文旅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羽欣稱。

優化布局 構建“雙核三帶七區多線”

除了旅游交通,如何破解線性旅游資源的地塊割裂問題,讓域內資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進而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的又一題中要義。

目前,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有8項世界遺產、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7個國家一級博物館、14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世界地質公園、12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25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5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可謂文物古跡眾多,生態類型多樣,旅游資源稟賦好、數量多、品質高。

如何將這些散落的“珍珠”串珠成鏈,以線帶面,讓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為具有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

今年3月8日,在一艘從巫山駛向奉節的游輪上,川渝兩地文旅部門主要負責人、企業家代表、行業專家第六次聚首,召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專項工作組第六次聯席會議。

在與會者充滿巴蜀鄉音的熱烈討論中,構建走廊“節點—軸線—域面”有機聯動的空間格局,打造“雙核、三帶、七區、多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思路,更加明晰——

“雙核”為重慶都市核、成都都市核。重慶都市核以重慶中心城區為核心,豐富優質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構建“兩江四岸”文化旅游休閑核心區、中心城區文化旅游休閑集聚圈、主城新區旅游休閑和鄉村旅游發展區,強化都市旅游集散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世界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成都都市核以成都為核心,突出成都旅游都市型、國際化和綜合性的特點,加快休閑消費提質擴容和轉型升級,培育一批國際一流、全國領先的文商體旅融合發展優質產品,建設世界文創、旅游、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音樂、會展之都。

“三帶”為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帶、長江上游生態文化旅游帶、成綿樂世界遺產精品旅游帶。

“七區”為大峨眉—大熊貓生態文化旅游協同發展區、古蜀文化與嘉陵山水休閑旅游協同發展區、石窟石刻藝術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區、大巴山生態休閑與高峽平湖旅游協同發展區、武陵山—烏江流域生態文化旅游協同發展區、大華鎣—明月山紅色旅游與綠色康養協同發展區、民俗文化與江河風光旅游協同發展區。

目前,川渝兩地已簽訂各領域、各層級共100多項合作協議,成立各種文旅聯盟近30個。尤其是今年以來,重慶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四川也將其視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總牽引,進一步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駛向快車道。

今年1—5月,重慶在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項目14個,其中,重慶單獨實施的巫溪紅池壩景區綜合開發項目等7個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11.8443億元;重慶聯合四川共同實施的大巴山國際旅游度假區等7個重大項目,已完成投資11.7053億元。

破壁克壘 打造世界知名文旅品牌

基于行政區劃運行的“行政區經濟”,往往追求本區域利益最大化,與旅游“行萬里路”的流動性、跨區域性需求不符。因此,打破行政區劃制約瓶頸,推動產業橫向競合和縱向延伸,實現協同發展和互利多贏,是跨區域文旅走廊建設的又一個“技術”難點。

打破行政壁壘共建走廊,需要有眼光、有膽識、有謀略,得承擔“破”與“立”可能帶來的成本,更要處理好改革的力度、角度、廣度、深度等復雜問題。

川渝兩地,有這個魄力和基礎嗎?答案是肯定的。

今年,川渝兩地文旅部門項目化、清單化形成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2023年工作要點,涵蓋9類28項重點任務。

其中,爭創國家文化和旅游創新改革試驗區,探索文旅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模式是重要內容之一,并力爭將其打造成為全國文化旅游發展創新改革高地。

具體內容包括:

創新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拓展“川渝通辦”覆蓋范圍,實行“市場準入異地同標”;建立川渝兩地共建文化和旅游市場聯合執法、案件協查協辦和旅游聯合應急救援機制;探索文化和旅游資源集聚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模式;建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帶長制”;建立示范項目共創共建制度等。

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文旅與金融合作、與科技融合;加強“智游天府”“惠游重慶”“渝快辦·渝悅生活”平臺共建共享;探索交通基礎設施與沿線旅游資源一體化建設;建立共建共享的川渝文化和旅游智庫,推行雙向兼職等引才用才模式等。

創新巴蜀文化保護傳承機制。聯合打造巴蜀文藝精品,健全重大題材發布推介、重點項目評估論證、重點作品跟蹤推進、優秀作品營銷推廣四大機制;加強川菜、川劇、蜀繡、夏布等非遺項目及火鍋餐飲文化的保護合作;打通川渝兩地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云網絡。

目前,我市依托“渝快辦”網審平臺,已將文化旅游領域75項許可事項納入“全渝通辦”、5項許可事項納入“川渝通辦”,更好滿足了企業市內異地和川渝兩地辦事需求。

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通報2022年文化和旅游市場政務服務“好差評”結果及優秀典型案例:重慶為“非常滿意率”較高地區,達到97.74%;重慶文化市場審批工作效率位居全國第一,平均審批時長3.5天(同期全國時長為12.1天)。

“眾行者遠,遠行者恒。川渝兩地攜手從競爭走向競合、共贏,必將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秦定波說。

關起巫山峽,巴蜀是一家。羽欣表示,四川將繼續深化與重慶交流合作,聚焦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建設,突出聯合共建、強化產業協同、共促一體發展,努力實現川渝兩地文旅資源優勢互補、共拓渠道,著力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亮點和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分享
新浪微博

川渝文旅:從競爭走向競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將打造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亮點

2023-07-11 09:05:24 來源:

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

川渝文旅:從競爭走向競合
                    </p>
                    <p>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將打造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亮點1
長江上游生態文化旅游帶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三帶”之一。圖為奉節縣三峽之巔景區風光。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川渝文旅:從競爭走向競合
                    </p>
                    <p>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將打造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亮點2
今年的西旅會上,四川館吸引了大量觀眾觀展。(重慶日報資料圖片)

數讀巴蜀文旅走廊“寶貝”>>>

8項世界遺產

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7個國家一級博物館

14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個世界地質公園

12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25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

5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重慶以“1+10+N”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今年以來,重慶按照“1+10+N”的工作思路,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向縱深推進:

1

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作為我市文化和旅游行業的“一號工程”、工作總抓手

10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工程十項行動計劃——

●培育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行動計劃

●文旅賦能鄉村振興行動計劃

●智慧文旅建設行動計劃

●文化藝術創新發展行動計劃

●公共服務提質增效行動計劃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行動計劃

●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文化交流與宣傳推廣行動計劃

●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發展行動計劃

●文化旅游保障能力提升行動計劃

N

初步制定了130多項任務清單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7月5日,在重慶三峽之巔和四川達古冰川,一場跨越千里的“極限音樂會”刷屏網絡,“藝”驚四座。

何捷、陳萬等知名音樂家采用雙向高清直播連線的方式,將《長江之歌》《我們巴蜀男兒漢》《早發白帝城》等經典樂曲的音符,“化”作川渝自然美、生態美、人文美、藝術美,呈現在億萬觀眾眼前,不僅探索了“文旅+演藝”融合發展路徑,更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提供了新思路。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旅是一道必答題。

3年來,川渝兩地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引領下,簽訂各層級合作協議100多份,成立聯盟近30個。尤其是今年以來,兩地加速推進14個重大在建文旅項目,完成投資超23.5億元。“寬洪大量”“資足常樂”“七星攬月”“美石美刻”等一批川渝文旅組合高頻互動,讓游客應接不暇,令業界心生艷羨。

不過,文旅資源呈線性分布,大尺度、跨區域,“一體化發展與差異化競爭”“點狀聚集與板塊割裂”“行政壁壘與協同發展”等跨區域共建文旅走廊的全國乃至全球共性問題,仍需破解。

那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如何破壁克壘取得新突破?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做了調查。

快旅慢游 川渝年互訪游客超1億人次

放眼全球,跨區域建設文旅走廊并非新課題,美國66號公路、藍嶺風景道,歐洲環阿爾卑斯山旅游帶等,都是經典案例。

“文旅走廊一般指擁有特殊文旅資源集合的線性景觀,通過資源整合,可釋放‘1+1>2’的正協同效應,是近年來國內外業界學術研究的熱點和區域經濟實踐的亮點。”重慶交通大學旅游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張玉蓉認為,構建“快旅慢游”綜合交旅融合運輸體系,是走廊建設成敗的關鍵。

近年來,川渝兩地在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中,旅游交通是重要發力點——

陸上,路網更密、距離更短。鄭渝高鐵已通車運營,川渝兩地與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地區時空距離大幅縮短;成渝中線高鐵正加快建設,建成后成渝“雙核”可實現50分鐘通達;渝昆高鐵(重慶段)、成達萬高鐵等項目正加快建設;川渝省際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達20條。

水上,航道更暢通、航運能級更高。除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等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外,川渝還加快推進涪江雙江航電樞紐等航運項目建設,以長江、嘉陵江、烏江“一干兩支”國家高等級航道為骨架的航道體系初步成型。

空中,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加快形成。四川達州機場已正式通航,重慶江北機場改擴建、四川樂山機場等項目正加快建設。

“翻開川渝旅游地圖,一張日益密集的互聯互通網絡正在‘編織’成形,把川渝兩地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時空距離迅速拉近。”市文旅委副主任秦定波稱。

“我上午逛完成都春熙路,晚上就到重慶看夜景了。”7月9日晚,在南山一棵樹觀景平臺看風景的成都游客張馨月對此深有體會。

當天,她乘坐成渝高鐵“復興號”列車,僅用1小時2分便從成都直達重慶,并且用“鐵路e卡通”實現了高鐵“公交化”,無須購票,刷二代身份證或掃e卡通乘車碼即走。

川渝兩地軌道上的“同城生活”還不僅如此。乘坐地鐵時,張馨月掏出手機,打開“天府通”App輕輕一點,天府通乘車碼“一秒變碼”重慶公共交通乘車碼,輕松實現了“雙圈聯動”下軌道交通的無縫換乘。

“現在去四川旅游就像同城游一樣便捷。”前不久去逛第八屆中國西部旅游產業博覽會(簡稱西旅會)的重慶市民,有同樣的獲得感。

作為此次西旅會的主賓省,四川攜成都、自貢等16個市州參展,呈現了四川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以來的新成果、新亮點、新業態,吸引了“里三層外三層”的觀眾。

“以前逛展會不敢大量囤票,主要擔心囤了票若沒能成行,反而浪費。現在川渝兩地往來如此方便,一個周末就可耍得舒舒服服,所以我這次一口氣就訂了成都多個游樂園的票,打算暑假帶兒子去逐一打卡。”家住渝北區冉家壩的市民羅艷秋說。

“隨著川渝兩地‘快旅慢游’交通體系的構建,兩地已互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每年互訪游客超過1億人次,為兩地文旅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羽欣稱。

優化布局 構建“雙核三帶七區多線”

除了旅游交通,如何破解線性旅游資源的地塊割裂問題,讓域內資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進而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的又一題中要義。

目前,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有8項世界遺產、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7個國家一級博物館、14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個世界地質公園、12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25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5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可謂文物古跡眾多,生態類型多樣,旅游資源稟賦好、數量多、品質高。

如何將這些散落的“珍珠”串珠成鏈,以線帶面,讓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為具有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

今年3月8日,在一艘從巫山駛向奉節的游輪上,川渝兩地文旅部門主要負責人、企業家代表、行業專家第六次聚首,召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專項工作組第六次聯席會議。

在與會者充滿巴蜀鄉音的熱烈討論中,構建走廊“節點—軸線—域面”有機聯動的空間格局,打造“雙核、三帶、七區、多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思路,更加明晰——

“雙核”為重慶都市核、成都都市核。重慶都市核以重慶中心城區為核心,豐富優質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構建“兩江四岸”文化旅游休閑核心區、中心城區文化旅游休閑集聚圈、主城新區旅游休閑和鄉村旅游發展區,強化都市旅游集散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世界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成都都市核以成都為核心,突出成都旅游都市型、國際化和綜合性的特點,加快休閑消費提質擴容和轉型升級,培育一批國際一流、全國領先的文商體旅融合發展優質產品,建設世界文創、旅游、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音樂、會展之都。

“三帶”為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帶、長江上游生態文化旅游帶、成綿樂世界遺產精品旅游帶。

“七區”為大峨眉—大熊貓生態文化旅游協同發展區、古蜀文化與嘉陵山水休閑旅游協同發展區、石窟石刻藝術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區、大巴山生態休閑與高峽平湖旅游協同發展區、武陵山—烏江流域生態文化旅游協同發展區、大華鎣—明月山紅色旅游與綠色康養協同發展區、民俗文化與江河風光旅游協同發展區。

目前,川渝兩地已簽訂各領域、各層級共100多項合作協議,成立各種文旅聯盟近30個。尤其是今年以來,重慶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四川也將其視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總牽引,進一步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駛向快車道。

今年1—5月,重慶在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項目14個,其中,重慶單獨實施的巫溪紅池壩景區綜合開發項目等7個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11.8443億元;重慶聯合四川共同實施的大巴山國際旅游度假區等7個重大項目,已完成投資11.7053億元。

破壁克壘 打造世界知名文旅品牌

基于行政區劃運行的“行政區經濟”,往往追求本區域利益最大化,與旅游“行萬里路”的流動性、跨區域性需求不符。因此,打破行政區劃制約瓶頸,推動產業橫向競合和縱向延伸,實現協同發展和互利多贏,是跨區域文旅走廊建設的又一個“技術”難點。

打破行政壁壘共建走廊,需要有眼光、有膽識、有謀略,得承擔“破”與“立”可能帶來的成本,更要處理好改革的力度、角度、廣度、深度等復雜問題。

川渝兩地,有這個魄力和基礎嗎?答案是肯定的。

今年,川渝兩地文旅部門項目化、清單化形成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2023年工作要點,涵蓋9類28項重點任務。

其中,爭創國家文化和旅游創新改革試驗區,探索文旅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模式是重要內容之一,并力爭將其打造成為全國文化旅游發展創新改革高地。

具體內容包括:

創新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拓展“川渝通辦”覆蓋范圍,實行“市場準入異地同標”;建立川渝兩地共建文化和旅游市場聯合執法、案件協查協辦和旅游聯合應急救援機制;探索文化和旅游資源集聚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模式;建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帶長制”;建立示范項目共創共建制度等。

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文旅與金融合作、與科技融合;加強“智游天府”“惠游重慶”“渝快辦·渝悅生活”平臺共建共享;探索交通基礎設施與沿線旅游資源一體化建設;建立共建共享的川渝文化和旅游智庫,推行雙向兼職等引才用才模式等。

創新巴蜀文化保護傳承機制。聯合打造巴蜀文藝精品,健全重大題材發布推介、重點項目評估論證、重點作品跟蹤推進、優秀作品營銷推廣四大機制;加強川菜、川劇、蜀繡、夏布等非遺項目及火鍋餐飲文化的保護合作;打通川渝兩地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云網絡。

目前,我市依托“渝快辦”網審平臺,已將文化旅游領域75項許可事項納入“全渝通辦”、5項許可事項納入“川渝通辦”,更好滿足了企業市內異地和川渝兩地辦事需求。

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通報2022年文化和旅游市場政務服務“好差評”結果及優秀典型案例:重慶為“非常滿意率”較高地區,達到97.74%;重慶文化市場審批工作效率位居全國第一,平均審批時長3.5天(同期全國時長為12.1天)。

“眾行者遠,遠行者恒。川渝兩地攜手從競爭走向競合、共贏,必將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秦定波說。

關起巫山峽,巴蜀是一家。羽欣表示,四川將繼續深化與重慶交流合作,聚焦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建設,突出聯合共建、強化產業協同、共促一體發展,努力實現川渝兩地文旅資源優勢互補、共拓渠道,著力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亮點和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親愛的用戶,“重慶”客戶端現已正式改版升級為“新重慶”客戶端。為不影響后續使用,請掃描上方二維碼,及時下載新版本。更優質的內容,更便捷的體驗,我們在“新重慶”等你!
看天下
[責任編輯: 熊世華 ]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精彩視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一区 | 色哟哟在线视频 | 免费大学生国产在线观看p 免费的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影院精品 | 激情五月婷婷基地 | 69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不卡日韩美女 | 国产成人青草视频 | 一级亚洲 | 91视频观看 |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 国产男人女人做性全过程视频 | 欧洲亚洲综合 | 97国产精品视频观看一 | 国产小视频免费 | 怡红院亚洲红怡院天堂麻豆 | 中文字幕激情 | 激情乱人伦| 99精选视频 |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 91无套极品外围在线播放 |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婷婷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成人 | 天天干在线影院 |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 | 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精品 |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 | 成年人视频在线 | 精品久久网站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愉拍自拍一区首页 | 伊人狠狠色j香婷婷综合 | 91九色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日韩一级亚洲一级 | se97se成人亚洲网站 |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第一页第一页 | 91中文|
關閉